走向以人为本与辩证思维——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二十年发展之大趋势
本文关键词:走向以人为本与辩证思维——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二十年发展之大趋势
更多相关文章: 以人为本 辩证思维 中国教育理论 二十年大趋势
【摘要】:近二十年来,是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并取得显著成就和日渐成熟的二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突出特点和发展趋势是走向以人为本和辩证思维,这在主体性教育、教师专业化、义务教育的均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寻找教育的契合点、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构建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中都鲜明地体现出来。当然,近二十年的理论研究也存在缺憾与局限,主要是不能消化外来理论,并恰当运用于本土之中。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以人为本 辩证思维 中国教育理论 二十年大趋势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最近二十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发展迅猛,并日渐走向成熟的二十年。纵观我国二十年。来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笔者以为,其特点和趋向可以用以人为本和辩证思维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它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在当代总体发展趋向的折射,也是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的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许凤琴;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曾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曹志希,何玲梅;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的反思[J];教育科学;1997年01期
5 申卫革;;主体间性视界中的教师角色[J];教育导刊;2006年04期
6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7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郑邦山;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申申;基础教育的中国特色:建构以“情”为根基的主体发展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周思旭;;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建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达;田龙菊;;学校场域里的教育公正何以可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Z2期
2 吴建芳,赵正;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范东生;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张申;;从女大学生就业难看性别歧视[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5 雷金火;学科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与课程结构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刘和忠;;综合性大学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的再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罗维振;以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8 吴建芳,赵正;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曹菱红,姚纬明,房小琳,魏继红;WTO与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10 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阳荣威;;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救助[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晓燕;西部农村中小学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吴春薇;和谐教育视域中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左嘉琳;从分离走向融合: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钟小川;研究生教育收费双轨制与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景美;我国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6 谢美华;浅评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骆徽;和谐社会正义观的构建及对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覃文松;教育公平的基石:教育制度改革[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桂红;论大学主体性教育理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赵延金;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4 曾新;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张扬生;浅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阮艺华,唐斌;教育公平新解[J];教学与管理;1999年09期
7 谭细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J];教育科学;2001年04期
8 和学新;主体性教育研究:2001年的进展述评[J];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9 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10 王月胜,胡艳红;试析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教育研究;199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超;浅谈辩证思维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卓燕华;对以人为本新型教育模式的理论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谭厚国;;现代教育评价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晏清才;夏星频;;论当代校园文化的人本管理[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6年05期
5 罗玉华;尕峰盘山;胡昌恩;;“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探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姝;韦增欣;;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J];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7 郭成;于锡金;郭熹崴;;生命教育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进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解修亮;;学校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0期
9 祝小雅;郑龙富;;改革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促发展[J];考试周刊;2007年42期
10 王艳丽;黄杉;黎力平;;“以人为本”重在教育创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德芳;孟祥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刘明钧;;浅谈科学发展观与学校管理[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庆珂;邹欣庆;;自由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曹芳智;;以人为本 彰显特色 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7 车明全;罗兴江;;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弘扬职业精神 构筑教育诚信——县域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万利平;;以人为本,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小平;;大成教育战略与中国未来[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枚华;;用“三化”教育理念创办品牌学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云霞 黄标;市教师奖励基金会获殊荣[N];岳阳晚报;2010年
2 雷献威 作者系崇阳第一中学校长;以人为本教育与教育中的以人为本[N];咸宁日报;2005年
3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朱小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临泽县教育体育局 刘三虎;坚持以人为本 办人民满意教育[N];张掖日报;2008年
5 犍为县教育局 廖玉明;以人为本 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乐山日报;2009年
6 李伦娥;以人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记者 马效军;今年我省教育发展突出以人为本[N];甘肃日报;2007年
8 王和平;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N];承德日报;2006年
9 记者 刘复培;以人为本均衡发展 争创省会一流教育[N];福州日报;2009年
10 龙先球 王秀达;“二抓一举”出亮点[N];北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溅华;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素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磊;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戴晓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文化的折射与剖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戴晓琳;关于吉林省建设教育省若干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4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