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19 11:11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角色规定 身份认同


【摘要】: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发展从概念内涵、研究视角、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等不同维度来理解"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不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作者单位】
【关键词】教师 角色规定 身份认同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师作为影响课程变革的关键因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Stenhouse)认为,课程发展说到底是关于教师的发展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课程变革就难以实现。然而我们在审视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时,发现教师这一变革性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熊和平;;课程与身体:微观权力观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6 李子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展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7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8 欧阳艳文;;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利与弊[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友琴;;老年参与的理论与实践[A];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地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积极老龄化”中文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文亮;人性及其善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性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远;黄建新电影叙事风格的渐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4 刘东民;加罗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5 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鞠玉翠;教师教育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更新[J];教育探索;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顺昌;;其实做一名好教师不难[J];学周刊;2011年03期

2 沈幼生;;与青年教师话教师职业[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3 高琳;;教师职业倦怠原因与对策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高英哲;高龙刚;高洪民;;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社会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5 蒲彩云;;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6 于坤;;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健康促进策略[J];学苑教育;2011年16期

7 高晓然;么加利;;审视与反思:忽视教师行为失范引发的社会隐患[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韦耀阳;项娜;王丽;;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9 刘继华;魏宏;;试论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张丽珊;;驾驭压力塑造自我[J];大众心理学;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史许福;;教师职业审美性的美学阐释[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彭华茂;申继亮;王凯荣;;关于小学教师反思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沈t,

本文编号:881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81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