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生态学视域下的个人学习环境(PLEs)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7:14

  本文关键词:生态学视域下的个人学习环境(PLEs)建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学习环境 生态学 模型 策略 学习生态系统 个案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学习环境(即VLE)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内学习环境研究方向的热点。然而,自2004年起,随着Web2.0技术下各类社会性软件的飞速发展,加之知识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和人们对个性化(Personalized)学习的追求,正如George Siemens所说,“当学习者超越传统的内容消耗,而迈入到协作学习、内容创建和批判性思考的阶段时,VLE(LMS)的缺陷就显露了出来”。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代表人物伊利亚德曾说过“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面对知识时代数字化学习新诉求及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在富工具、富资源的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改革学习,才能在专业发展上尽量做到多元化与个性化,并把自我最大可能地成功塑造为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实践精英呢?如Stephen Downes所说,社会性学习网络正在慢慢成为学习的核心要素。这样的社会到来时,个人所面对的是一个多种网络组成的学习环境,而它愈发地不确定。但唯一可以并能够确定的,就是建立自己身边的学习环境,那也就是个人学习环境。 自从2004年个人学习环境(以下简称为PLEs)的概念传播以来,PLEs相关方面研究在国内来说,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可操作性的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很少,,也不够成熟。基于以上所有考虑,加之生态学思潮对教育研究(PLEs是其中一块)有增无减的趋势影响,笔者选择了此课题。 本文是作者在研读了大量理论著作及期刊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他人关于学习环境和PLEs的研究成果,对研究背景、研究相关定义和研究理论基础详细论述后,以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围绕主题,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 首先,对生态学视角应用于PLEs建构研究进行了适切性分析,即为什么PLEs能从生态学这一角度来分析研究,找出借鉴原因; 其次,通过对PLEs的要素分析和功能特征阐述,及其生态学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梳理,总结出生态学对PLEs建构有益的学习隐喻; 再次,从学习隐喻出发,对PLEs建构过程概述剖析后,探索出PLEs建构的基本原则、理论模型和主要形式,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建构策略; 最后,挑选合适的PLEs建构案例,依据对他的深度访谈和学习追踪,整理出他学习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检验PLEs建构模型与具体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个人学习环境 生态学 模型 策略 学习生态系统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研究的时代背景8-10
  • 1.1.1 信息超载与信息饥渴8-9
  • 1.1.2 知识碎片化与知识专业化9
  • 1.1.3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9-10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0-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12-13
  • 1.2.3 研究现状综述及反思13-14
  •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问题14-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意义与框架15-17
  • 1.4.1 研究意义15-16
  • 1.4.2 研究框架16-17
  • 第2章 PLES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17-28
  • 2.1 PLEs 研究的核心概念17-20
  • 2.1.1 学习环境17
  • 2.1.2 个人学习环境17-19
  • 2.1.3 个人知识19-20
  • 2.2 PLEs 研究的理论基础20-28
  • 2.2.1 分布式认知理论20-22
  • 2.2.2 关联主义理论22-23
  • 2.2.3 情境认知理论23-24
  • 2.2.4 动机管理理论24-25
  • 2.2.5 知识管理理论25-28
  • 第3章 生态学与 PLES 的关系研究28-42
  • 3.1 生态学下研究 PLEs 的适切性分析28-30
  • 3.2 PLEs 的要素分析与功能特征30-34
  • 3.2.1 PLEs 的要素分析30-33
  • 3.2.2 PLEs 的功能特征33-34
  • 3.3 生态学的概念、原理与思想精髓34-38
  • 3.3.1 生态学核心概念34-36
  • 3.3.2 生态学基本原理36
  • 3.3.3 生态学思想精髓36-38
  • 3.4 生态学思想对 PLEs 的学习隐喻38-42
  • 3.4.1 效能与给养38-39
  • 3.4.2 感知与行动39-40
  • 3.4.3 共生与拮抗40
  • 3.4.4 危机与平衡40
  • 3.4.5 演替与进化40-42
  • 第4章 基于生态学的 PLES模型建构与策略探析42-64
  • 4.1 PLEs 建构过程的概述42-43
  • 4.2 PLEs 建构模型的诞生43-48
  • 4.2.1 PLEs 建构的基本原则43-44
  • 4.2.2 PLEs 建构的理论模型44-46
  • 4.2.3 PLEs 建构的主要形式46-48
  • 4.3 PLEs 建构的具体策略48-62
  • 4.3.1 自我认知49-54
  • 4.3.2 情境管理54-55
  • 4.3.3 工具管理55-57
  • 4.3.4 人际管理57-59
  • 4.3.5 活动管理59-60
  • 4.3.6 知识管理60-61
  • 4.3.7 评价管理61-62
  • 4.4 PLEs 建构的总结分析62-64
  • 第5章 基于生态学的 PLES建构之个案研究64-71
  • 5.1 PLEs 个案研究的准备工作64-65
  • 5.1.1 PLEs 个案选择的原因阐述64
  • 5.1.2 PLEs 个案研究对象的介绍64-65
  • 5.2 PLEs 个案研究的分析工作65-69
  • 5.2.1 汤富源老师的 PLEs 分析65-66
  • 5.2.2 PLEs 建构中的成功经验66-69
  • 5.3 PLEs 个案研究的总结工作69-71
  • 5.3.1 PLEs 建构策略的对比总结69-70
  • 5.3.2 PLEs 建构个案的启示分析70-71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71-73
  • 6.1 研究结果和创新点71-72
  • 6.1.1 研究的结果71
  • 6.1.2 研究创新点71-72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72-73
  • 6.2.1 研究的不足72
  • 6.2.2 研究的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77-78
  • 后记78-79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豪锋;卜彩丽;;略论学习生态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2 李青;;个人学习环境的功能混搭和互操作规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7期

3 陈江鸿;周忍;钟志贤;;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管理[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8期

4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邱崇光;高安邦;;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新进展:关联主义[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张祖忻;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8 吴宇璐;;论个人学习环境(PLE)要素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迟新丽;李娜;;大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10 刘贵华;朱小蔓;;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樊春运;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原理及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月聆;论网络生态系统平衡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熊娅;基于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殷莉;基于WEB个人学习环境设计与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6 魏娜;网络学习环境的生态危机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张静;基于知识管理的个人学习环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21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1121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