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当前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它以数个异质小组为基本组成形式,使学生能于学习过程中互相协作,实现学习的共同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首先在于对班集体进行分组,然后采取可行的座位排放形式保证其进行。不同的分组方式、小组座位排放形式都会对合作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为分析小组座位安排与合作效果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编制了中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卷,运用编制的问卷分别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分组和座位排放的现状、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向以及合作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关系。结合问卷结果,主要有以下结论:一、当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4人和2人小组为主,偶尔也有6人等小组。三、分组方式较多,主要有学生自由分组、老师安排、座位就近、据成绩分组等。各个年级的分组方式不同,分组方式的现状和学生对于分组的意向也不同。四、座位排放形式以经典的秧田制基础上再分组的形式居多。五、座位重组频率的现状是一学期内基本不进行再次重组,但是学生的意向更倾向于一学期内多次重组。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师和学生;评价依据侧重于合作过程和结果,学生意向则是评价依据侧重于团队精神。根据问卷的结果,分析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方式、人数及组员分工、座位排放形式、重组的频率、评价这五个方面因素给小组合作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对策与建议为:分组方式应阶段化、自主化、多样化;座位排放形式应内涵化、简易化;小组分工及人数应明确化、合理化;重组频率应常态化、拼板化;评价应多元化、综合化。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 座位安排 效率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24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Abstract of Thesis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10-11
- 1.1.2 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需要11
- 1.1.3 目前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11
- 1.1.4 学生发展的需要11-12
- 1.2 研究内容12
- 1.2.1 概念理论12
- 1.2.2 调查研究的内容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3.1 文献研究法12
- 1.3.2 调查研究法12-13
- 1.3.3 定性定量结合研究法13
- 1.3.4 访谈法13
- 1.4 论文结构13-14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理论14-21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1.1 小组合作学习14
- 2.1.2 小组座位安排14-15
- 2.2 相关基础理论15-16
- 2.2.1 社会互赖理论15
- 2.2.2 群体动力理论15
- 2.2.3 需求层次理论15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15-16
- 2.2.5 知识建构理论16
- 2.3 国内外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经验16-17
- 2.3.1 拼板模型16
- 2.3.2 调查模型16-17
- 2.3.3 编号模型17
- 2.3.4 配对模型17
- 2.4 国内外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研究现状17-21
- 2.4.1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现状17-19
- 2.4.2 小组座位安排研究现状19-20
- 2.4.3 研究综述20-21
- 3 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现状调查21-31
- 3.1 目前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基本状况21-25
- 3.1.1 学科21-22
- 3.1.2 小组人数22
- 3.1.3 分组方式22-23
- 3.1.4 排放形式23
- 3.1.5 评价方式23-25
- 3.1.6 重组频率25
- 3.2 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意向25-29
- 3.2.1 学科25-26
- 3.2.2 小组人数26
- 3.2.3 分组方式26-27
- 3.2.4 排放形式27-28
- 3.2.5 评价方式28-29
- 3.2.6 重组频率29
- 3.3 课堂小组合作满意度29-31
- 4 小组座位安排对合作的影响31-37
- 4.1 分组方式影响合作31-32
- 4.1.1 需求之弃32
- 4.1.2 越俎之嫌32
- 4.2 排放形式影响合作32-33
- 4.2.1 形式之赘33
- 4.2.2 空间之限33
- 4.3 小组分工及人数影响合作33-34
- 4.3.1 责任之失34
- 4.3.2 搭车之便34
- 4.4 重组频率影响合作34-35
- 4.4.1 审美之疲35
- 4.4.2 发展之碍35
- 4.5 评价影响合作35-37
- 4.5.1 评价之偏36
- 4.5.2 成绩之重36-37
- 5 课堂小组合作座位安排对策37-43
- 5.1 针对分组方式的策略37-38
- 5.1.1 阶段化37
- 5.1.2 自主化37-38
- 5.1.3 多样化38
- 5.2 针对排放形式的策略38-39
- 5.2.1 内涵化38-39
- 5.2.2 简易化39
- 5.3 针对小组分工及人数的策略39-40
- 5.3.1 明确化39
- 5.3.2 合理化39-40
- 5.4 针对重组频率的对策建议40-41
- 5.4.1 常态化40
- 5.4.2 拼板化40-41
- 5.5 针对评价的对策建议41-43
- 5.5.1 多元化41
- 5.5.2 综合化41-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 “课堂小组合作”问卷45-48
- 在学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6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