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基于地理学习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中地理“大气与天气、气候”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4 03:40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科学知识的获得又是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基础,故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深刻理解就成为发展其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有所感知,形成了一些与科学构想所不一致的想法,即“相异构想”。相异构想的存在往往会阻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正确理解以及地理知识系统的形成。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由相异构想到科学构想的转变,就成为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中地理“大气与天气、气候”篇为研究内容,运用试题测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学生相异构想的持有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探查与研究。首先,对比“前科学概念”、“迷思概念”和“相异构想”三个常用术语,对本文所研究的地理学习相异构想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地理学习相异构想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其次,通过试题测查法对学生学习前、后相异构想的持有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并结合课堂观察法,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利于学生相异构想转变的主要问题:(1)教师对学生相异构想的忽视;(2)教学中缺乏对类化概念的辨析;(3)教学中缺乏...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1.1.3 教学效率提升的需要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关于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的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基于相异构想的高中地理教学理论概述
    2.1 相异构想的内涵
        2.1.1 相关术语的辨析
        2.1.2 地理学习相异构想的涵义
    2.2 地理学习相异构想的主要特征
        2.2.1 主体性
        2.2.2 差异性
        2.2.3 广泛性
        2.2.4 隐蔽性
        2.2.5 顽固性
    2.3 学生地理学习相异构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3.1 学生自身因素
        2.3.2 教师因素
        2.3.3 教材因素
        2.3.4 学习环境因素
第三章 高中生“大气与天气、气候”学习相异构想的调查与分析
    3.1 测查目的
    3.2 测查对象
    3.3 测查内容
    3.4 测查过程
    3.5 调查结果与分析
        3.5.1 关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异构想
        3.5.2 关于“行星风系”的相异构想
        3.5.3 关于“季风”的相异构想
        3.5.4 关于“台风、寒潮和梅雨”的相异构想
        3.5.5 关于“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异构想
    3.6 “大气与天气、气候”学习相异构想的汇总
第四章 “大气与天气、气候”篇相异构想的转变及存在的问题
    4.1 “大气与天气、气候”篇相异构想的转变情况
    4.2 “大气与天气、气候”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教师对学生相异构想的忽视
        4.2.2 教学中缺乏对类化概念的辨析
        4.2.3 教学中缺乏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突出
        4.2.4 教学中缺乏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
        4.2.5 教学中缺乏对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五章 基于“大气与天气、气候”学习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5.1 探明学生原有的相异构想
    5.2 针对不同相异构想,采取相应教学策略
        5.2.1 “类化概念混淆”型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5.2.2 “知识负迁移”型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5.2.3 “日常生活经验干扰”型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5.2.4 “主观臆测”型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5.2.5 “媒体、同伴等干扰”型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
    5.3 强化对科学观念的应用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相异构想的试题测查
    附录二:“行星风系”相异构想的试题测查
    附录三:“季风”相异构想的试题测查
    附录四:“台风、寒潮和梅雨”相异构想的试题测查
    附录五:“人类活动与气候”相异构想的试题测查
    附录六:高一地理单元测验(第三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突破相异构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 许博伟.  中国校外教育. 2012(31)
[2]前概念和相异构想的理解及启发[J]. 吴迪,李贺,朱俊孔.  物理教师. 2012(08)
[3]国外小学生前科学概念研究的分析——以地球运动为例[J]. 王学男.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11)
[4]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 唐小俊.  教育探索. 2008(06)
[5]中学生牛顿力学部分概念相异构想的调查研究[J]. 王红梅,刘辉兰,王振.  德州学院学报. 2007(06)
[6]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J]. 李高峰,刘恩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7]生物学中的“相异构想”及矫正策略[J]. 邓鹏,丁娟.  生物学通报. 2007(06)
[8]“前科学概念”的术语和定义的综述[J]. 李高峰,刘恩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06)
[9]生物学中的相异构想及转变探讨[J]. 于新惠.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10]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J]. 刘建伟,韩琴,胡卫平.  教育科学研究. 2005(08)

硕士论文
[1]中学生“电解质”概念相异构想的探查研究[D]. 卢姗姗.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高中学生关于“原子结构与性质”概念的相异构想成因分析及教学矫正策略研究[D]. 游晓莉.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初中生关于遗传变异的迷思概念及其教学启示[D]. 杜忠容.四川师范大学 2012
[4]“初中生有关‘盐’前概念”的探查和概念转化策略的研究[D]. 邹晶娟.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初中学生有关平面镜成像前概念及其转变研究[D]. 姜楠.广西师范大学 2011
[6]基于认知冲突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D]. 杨丽琴.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高一学生化学前概念的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D]. 叶书林.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初中科学课堂转变学生前概念的策略及初探[D]. 肖静.上海师范大学 2011
[9]J小学9-10岁学生光学迷思概念及其转变策略的研究[D]. 阚艳.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中“前概念”的实践研究[D]. 吕付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56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156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