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10 20:34
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自身的多义性和含蓄性等特点,使其在讲授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在高中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教师在完成基本的知识点讲授后,同时提高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及鉴赏水平往往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研究现阶段的诗词研究成果中,期待发掘出可以融进高中教学的教学方法。叶嘉莹作为一名有着六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诗词大家,在古典诗词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均有很大的成果,尤其“兴发感动”说的提出,更将其成果更加的系统化。因此笔者企图通过对其“兴发感动”说的理论和讲授方法的研究,使其能更好的与我国高中阶段诗词教学的部分融合起来,开拓高中诗词教学的局面。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针对现阶段的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大体的归纳,并提出了其研究意义和方案。在第一章中,主要针对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的理论进行了阐释,主要分“兴发感动”概念、由来以及衡量标准三部分。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分别从情境导入、情感引入以及中西方法使用等三大方面进行分析,将叶先生的六种讲授方法归纳其中,并且在讲授时结合具体的诗词进行论述。第三章是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启示,...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的内容
第一节 “兴发感动”说的概念
第二节 “兴发感动”说的由来
一、立足于主情的诗词观
二、王国维的诗词学观的影响
第三节 “兴发感动”说的衡量标准
一、作者是否有感而发
二、读者是否感同身受
第二章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讲授方式
第一节 情境导入
一、善于吟诵:音韵之美、百读知情
二、文史结合:纵观古今、高屋建瓴
第二节 情感引入
一、知人论世:引人入境、情感共鸣
二、人词相融:身世融词、见解独新
第三节 中西融合
一、以诗解诗:激活意象、营造意境
二、西论中用:营造境界、逻辑严谨
第三章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启示
第一节 高考诗词鉴赏题型分析、趋势以及现阶段教学问题
第二节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对高中诗词教学注入新生命
二、为高中诗词教学开拓新方法
三、向高中诗词教学传递新精神
第三节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诗词教学的影响
一、高考评价体系启示
二、心向往之:教师教学素养的发展与“兴发感动”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J]. 叶嘉莹. 文学与文化. 2012(02)
[2]“漂亮”的叶嘉莹[J]. 马斗全. 东方艺术. 1997(05)
硕士论文
[1]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D]. 黄华钧.海南师范大学 2014
[2]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D]. 纪媛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 黄美香.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关于上海市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丁西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研究[D]. 张冬.河南大学 2010
[6]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艳燕.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叶嘉莹词学研究与实践[D]. 曹睿.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感发理论及其教育实践[D]. 陈斌.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137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的内容
第一节 “兴发感动”说的概念
第二节 “兴发感动”说的由来
一、立足于主情的诗词观
二、王国维的诗词学观的影响
第三节 “兴发感动”说的衡量标准
一、作者是否有感而发
二、读者是否感同身受
第二章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讲授方式
第一节 情境导入
一、善于吟诵:音韵之美、百读知情
二、文史结合:纵观古今、高屋建瓴
第二节 情感引入
一、知人论世:引人入境、情感共鸣
二、人词相融:身世融词、见解独新
第三节 中西融合
一、以诗解诗:激活意象、营造意境
二、西论中用:营造境界、逻辑严谨
第三章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启示
第一节 高考诗词鉴赏题型分析、趋势以及现阶段教学问题
第二节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对高中诗词教学注入新生命
二、为高中诗词教学开拓新方法
三、向高中诗词教学传递新精神
第三节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诗词教学的影响
一、高考评价体系启示
二、心向往之:教师教学素养的发展与“兴发感动”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J]. 叶嘉莹. 文学与文化. 2012(02)
[2]“漂亮”的叶嘉莹[J]. 马斗全. 东方艺术. 1997(05)
硕士论文
[1]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D]. 黄华钧.海南师范大学 2014
[2]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D]. 纪媛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 黄美香.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关于上海市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丁西军.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研究[D]. 张冬.河南大学 2010
[6]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艳燕.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叶嘉莹词学研究与实践[D]. 曹睿.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感发理论及其教育实践[D]. 陈斌.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1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58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