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与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08:30
  高中地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效果的有效程度。随着我国课程的不断改革,提高地理有效性教学势在必行,地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并且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对地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自然,对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有效性教学,提升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如何改革教学内容,都要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于是,有效性教学研究成为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范例教学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等有关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首先明确有效性教学地理课堂的背景,总结研究有效性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评价有效性教学的标准,使教学理论和高中地理教学融合在一起,探索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与其发展策略。根据基础课程新思路和新理论的改革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相关的地理教育专家的访谈,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指出了存在于中学地理教学课堂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对地理有效性教学理念的了解存在误区,所以...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与发展策略研究


研究思路示意图

示意图,伊朗,轮廓,国家


有效性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新形势的冲击下,传统的教学正逐渐被新的教学理念中可是即便是教学模式变了,师生关系也改善了,但是教,远远达不到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目标。要达到有效的教学质量,必须注意下面的问题:燥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出发,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每一个教师的基师应该主动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观可以把这些国家的轮廓进行形象比喻。我国的地图像一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进行联想,印象也会特别的深刻。又就像一顶帽子(如图 4.1),意大利这个国家的轮廓就 4.2),向学生介绍意大利这个国家的时候他们就很形的形象、生动的一堂课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更加明

示意图,意大利,轮廓,国家


图 4.2 意大利国家轮廓示意图Fig.4.2 Schematic outline of Italy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是不能够过于死犯了教学问题上严重的错误,这也是教师应该值时候,应该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着手,并且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容进行一定的考虑,让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的发挥想象和正确的有效的向学生进行提问,还要对一些问题采取有从而既要了解地理事物内部的特征,同时又要了外部形态和内部岩层曲向各是什么样?喜马拉导致的?在这方面问题的设置,教师一定要对教好奇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通用职业素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罗家慧.  职业. 2013(30)
[2]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李瑞娥,赵培河.  学周刊. 2012(09)
[3]文科生也能学好地理[J]. 应东岳,金子兴.  地理教育. 2011(Z2)
[4]如何学好高中地理[J]. 苏以颖.  中学教学参考. 2011(21)
[5]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元化中学地理教学评价初探[J]. 向俊燕,李红.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11)
[6]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 冯延平,常一民.  中国教育学刊. 2010(01)
[7]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 刘桂秋.  课程.教材.教法. 2008(09)
[8]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教学结构要素分析[J]. 陈声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9]地理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J]. 郑云萍.  福建地理. 2006(01)
[10]浅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 李井芳.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6(01)

博士论文
[1]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 孙亚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地理教学理论问题研究[D]. 林宪生.西北师范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多元智能理论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毛莉.武汉体育学院 2012
[2]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纪伟丽.辽宁师范大学 2010
[3]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 易春.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1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621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