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7-05-17 15:12
本文关键词: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价值是人类认识的永恒话题。价值是在价值关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阔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理论都为价值的关系范畴作了诠释。关系思维是相对于实体思维而提出的。面对基础教育课程中出现的一些二元冲突问题,尤其是关于课程价值取向的冲突,关系思维为我们消解这些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因而思考并探寻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就成为课程研究的应然诉求。 价值产生于价值关系中主体对客体的理解,以及客体的存在的对主体的意义这一相互联系之中。而价值取向则指人们对这一联系总的认识和看法。关系思维强调在动态平衡中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考虑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是指在个体与社会二者的动态平衡中,以个体发展为课程价值评价的旨归,并兼顾社会需求,从而对课程价值进行整体理解的一种总的看法。它具有关系性、不确定性、相容性等特征。在明了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内涵的基础上,课程价值主体、课程价值理想、课程价值原则和课程价值评价共同构成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二元冲突的比较,一元性与多元性、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应试课程价值取向与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主体课程价值取向的自身冲突,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探究其实现策略。外部策略表现为: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保持社会、个人课程价值取向的动态平衡,具体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并链接社会实践;第二,根据本土实际,调整校本课程内容;第三,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考虑临近学科课程内容的衔接。其次,在课程价值取向的传递渠道上,实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亦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通过学校文化传播促使个体重新认识课程价值;第二,建立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机制,加强情感;第三,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内部策略表现为:合理判断课程价值、正确作出课程价值选择、感性课程价值认同与理性课程价值认同相结合,最后通过课程实践,从而实现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
【关键词】:关系思维 课程价值 课程价值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一、引言8-18
- (一) 问题的提出8-10
- (二) 研究的意义10-11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11-16
- (四) 研究目的、方法和思路16-18
- 二、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内涵与特征18-21
- (一) 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内涵18-19
- (二) 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19-21
- 三、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21-26
- (一) 课程价值主体21
- (二) 课程价值理想21-23
- (三) 课程价值原则23
- (四) 课程价值评价23-26
- 四、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的冲突分析26-34
- (一) 一元性与多元性26-27
- (二)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27-29
- (三) 应试课程价值取向与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29-32
- (四) 主体课程价值取向的自身冲突32-34
- 五、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的实现34-45
- (一) 影响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34-37
- (二) 关系思维视阈下课程价值取向的实现策略37-45
- 结束语45-46
- 主要参考文献46-54
- 后记5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丽玲;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价值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关系思维视阈下的课程价值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7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