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3:25

  本文关键词: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个体的终身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其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发挥了中心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则发挥了重心作用;因此,作为课堂提问的构成要素之一的课堂问题设计就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课堂问题设计是在二分思维观指导下的问题设计,其关注的知识是与所谓的客观实在一致的知识。追求知识的客观性、永恒性和必然性,忽视知识的社会性、境遇性和或然性;关注知识量的传授与积累,忽视学习者思维品质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所获取的知识是形而上的,无生命力的,无法解决复杂世界的问题。基于此,本人深入课堂教学一线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对当前课堂问题设计进行了解、分析和总结,尝试在复杂知识观的指导下,对课堂问题设计的内涵、特点及性质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在复杂知识视阂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视点和技巧,以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沟通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本论文尝试从五个部分对这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中外有关课堂问题设计和复杂性的文献,找出已有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为本人的研究指明方向。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复杂知识的涵义。本人尝试通过梳理历史上较有影响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探究不同的哲学观对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影响并尝试探究复杂知识视阈下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复杂知识视阂下课堂问题的涵义。科学始于问题,本人尝试探究在复杂知识观指导下的课堂问题的性质及特点。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涵义。问题设计直接关注个体知识的获取与建构,个体民主意识的培养。基于共同主题的不同个体的不同维度的问题设计对他人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本人试图阐述问题设计的可能维度及存在的影响。 第五部分主要阐述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课堂运用、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主体性 复杂知识 问题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部分 导论10-23
  • 一、问题的提出10-12
  • (一) 复杂科学的发展促使人类对知识的反思10-11
  • (二) 传统的课堂问题设计对知识发展的阻碍11
  • (三) 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研究尚待深入11-12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一) 学术价值12
  • (二) 实践价值12-13
  • 三、文献综述13-19
  • (一) 国外课堂问题设计的研究综述13-15
  • (二) 国内课堂问题设计的研究综述15-17
  • (三) 已有相关研究存在问题及反思17-18
  • (四) 国内外复杂性理论的研究综述18-19
  • 四、本研究的基本框架19-23
  • (一) 研究目标20
  • (二) 研究内容20
  •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0
  • (四) 研究思路20-21
  • (五) 研究方法21-23
  • 第二部分 复杂知识的涵义23-45
  • 一、复杂知识的内涵23-37
  • (一) 知识是什么23-25
  • (二) 知识的“三观”25-31
  • (三) 复杂与复杂性31-32
  • (四) 复杂知识是什么32-34
  • (五) 复杂知识的“三观”34-37
  • 二、复杂知识的特征37-42
  • (一) 主体性37
  • (二) 默会性37-38
  • (三) 文化性38-39
  • (四) 整体性39-40
  • (五) 自组织性40-41
  • (六) 不可逆性41-42
  • 三、复杂知识与思维活动42-45
  • (一) 复杂知识与经验哲学42
  • (二) 复杂知识与神经科学42-43
  • (三) 复杂知识与多元智力43-45
  • 第三部分 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的涵义45-50
  • 一、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的内涵45
  • 二、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的类型45-46
  • 三、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的特征46-50
  • (一) 开放性46-47
  • (二) 情境性47
  • (三) 生成性47-48
  • (四) 合理性48
  • (五) 组织性48-50
  • 第四部分 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涵义50-59
  • 一、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理论基础50-52
  • (一) 哲学基础50
  • (二) 心理学基础50-51
  • (三) 社会学基础51-52
  • 二、复杂知识与课堂问题设计的关系52-54
  • (一) 复杂知识的张力52
  • (二) 课堂问题设计的诉求52-53
  • (三) 人类发展地位的确认53-54
  • 三、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视点54-59
  • (一) 基于主体的课堂问题设计54-55
  • (二) 基于知识的课堂问题设计55
  • (三) 基于情境的课堂问题设计55-56
  • (四) 基于视角的课堂问题设计56-57
  • (五) 基于思维的课堂问题设计57-59
  • 第五部分 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课堂运用59-76
  • 一、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的追求59-62
  • (一) 主体性的课堂问题设计59-60
  • (二) 生态性的课堂问题设计60-61
  • (三) 公平性的课堂问题设计61-62
  • 二、成都市J小学学校的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62-74
  • (一) 选择成都市J小学学校的几点思考62-63
  • (二) 成都市J小学学校的课堂教学案例63-72
  • (三) 成都市J小学学校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72-74
  • 三、成都市J小学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际运用的反思74-76
  • (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74
  • (二) 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不可忽视74-75
  • (三) 情境的默会作用不可忽视75-76
  • 结语76-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宇;新的知识观与课程观[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2 郁振华;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论波兰尼对斯诺问题的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丁炜;;知识复杂性之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江涛 ,李艳;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年36期

6 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2004年09期

7 潘洪建;知识本质:内在、开放、动态——新知识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8 丁旭红;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05期

9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10 吴彤;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岑立广;中学语文读文教学课堂提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姜雪艳;教师提问与课堂交际[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韵春;引导学生课堂提问的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泼;从提问走向对话[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洪娟;复杂性理论视阈下的语文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艳;教师对学生课堂提问的反馈[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复杂知识视阈下的课堂问题设计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93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