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生活:教师备课的新境界
本文关键词:丰富生活:教师备课的新境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备课首先是教师的一种生命活动,因而也构成了教师的生活本身,不存在生活之外的备课。备课具有生命的本体意义和价值,充满了生活中探险的乐趣,既能够使教师生活日益丰富,又赋予教师专业领域的幸福感;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同时,使其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概言之,备课即生活的丰富。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利于教师备课研究思路的转变,更有助于研究者建构与研究对象的和谐关系,促使双方改变教学与生活的观念,共同营造并体验幸福。 从备课的内涵、方法、途径及评价等方面寻找现实备课与应然备课间的差距,是探究教师备课与教师生活之关系的关键。现代学校中,教师备课常沦为教案的重复抄写、教材知识点的批注及教案的定期检查等大量机械化、形式化和表面化的枯燥劳动,备课方法单一、形式呆板、内容乏味、评价无效,这就导致教师备课远离了真实生活;与此相关,学校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单一颜色,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及操场都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精彩;学校中各个微小文本——试卷、会场布置、联欢会秩序及教师例会都成为学科权力的驯服者,只有静止的、唯一的解读,失去了文本的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 原因分析的新颖之处在于借助了胡塞尔“悬置”的观点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的思想方法,以此来挖掘学校场景中的知识逻辑力量,洞察知识链形成的学科权力赖以运行的技术支持——书写技术、分配的艺术、创生的筹划及检查的技术,及技术的相互配合来逐步控制教师的各种活动——技术的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研究仿佛攀越高山,登高之处方能清晰地看到大山之基——学科知识霸权,又似人的生存意志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间艰难的较量,只有用实践智慧才能使学校教育及备课丰富多彩。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一切人生活动包括科学研究的基础,它的存在使人生获得了意义与价值。只有奠基于生活中的实践理性才能使人摆脱一切工具理性的束缚,使人自由地与他人相遇,使备课突破个体时空,充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惬意与舒畅。当人拥有一种独立的自由精神时,才能超越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与阻碍,开创新生活。“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从备课过程的角度讲,它如同教师自主的专业发展,是穷其毕生努力在追求。备课需要用整个的人生来完成,又始终处于“途中”。教师的备课需用智慧不断发现和体验、理解和反思、创造和超越;需要与儿童一起去探索生活的无穷奥秘,获取珍宝。具体来讲,要通过创造幸福来丰富备课;创新备课制度,超越个体时空;搭建教师新平台,追求师生共和谐。总之,在备课的人生路上充满了自由、和谐和审美的幸福体验。这是教师备课的新境界。让我们一起去创造生命的和谐与愉悦!
【关键词】:教师 备课 生活世界 幸福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一、引论9-29
- (一) 研究的缘起9-10
-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0-12
- (三) 理论基础12-16
- (四) 文献综述16-26
- (五) 研究方法26-29
- 二、生活——备课的魅力所在29-38
- (一) 备课的内涵29-30
- (二) 备课的教育属性30-34
- (三) 备课的生命属性34-38
- 三、枯燥的劳动——备课的无奈38-50
- (一) 初次相识——备课辅导——教师欣喜38-43
- (二) 备课的场景——诉说43-48
- (三) 备课尴尬——生活之外48-50
- 四、备课的“祛魅”之因50-66
- (一) 学校知识由丰富走向单一50-53
- (二) 学科权力统辖一切53-56
- (三) 工具理性侵蚀备课意义56-64
- (四) 技术的联合制造64-66
- 五、希冀幸福的备课生活66-76
- (一) 改变备课观念、丰富个人的生活66-72
- (二) 创新备课制度,超越个体时空72-74
- (三)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追求师生和谐发展74-76
- 参考文献76-80
- 附录80-84
- 后记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琳;;对幼儿教师备课的思考与建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2 刘萍;;思品老师备课之我观[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3 吉军;高青东;安如水;;“261”实效备课引领课改新理念——记山西省翼城县武池中心校“261”实效备课[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年01期
4 李西顺;李瑞玲;;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何以重要[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5 郑晓江;;幸福从“心”开始——关于教师幸福感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8期
6 陈丽;刘雪;;校长要认真研究“Ren”字[J];山东教育;2011年Z2期
7 顾坚勇;;一路有你 与梦飞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8 张秀杰;;细化备课环节,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年47期
9 王永彪;王起凤;;教师生活“五忌五倡”[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10 邹建军;;回到原点,我用青春铸师魂——感忆我的农村教师生活[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平;;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李华峰;;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李华峰;;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任华龙;;丰富退休教师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的研究与思考[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5 李延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张福旺;魏学斌;;制度奠基机制保障 构建和谐的干部教师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王叶琴;;走近与走运——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顾婷婷;;从“提问学生”到“学生提问”[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莉宏;;真诚,是建构“蓝青工程”的基石[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张福旺;魏学斌;;制度奠基 机制保障 构建和谐的干部教师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晨光;解决好农村教师生活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启动市教育局 朱卫;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3 记者 徐杰惠 通讯员 雷爱军 张振奇;三河市教师生活心情舒畅 工作积极向上[N];廊坊日报;2010年
4 记者 韩冬;常德启动“爱烛行动”[N];常德日报;2009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肖川;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袁荣生;南丰县关爱老教师生活[N];抚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文亭;严格规范 确保评卷公平公正[N];江西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黄巧娣;负重前行的农村教师[N];乐山日报;2007年
9 裴伟邋姜木金;市教育系统开展“三关心”行动[N];镇江日报;2007年
10 肖良平;下拨经费保障特岗教师生活[N];毕节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伟;亦续亦断[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芬;丰富生活:教师备课的新境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姚红玉;我的新教师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白亮;教师生活:从职业倦怠走向幸福[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磊;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备课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烨;高中历史集体备课:基本原理、问题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邢颖杰;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谭甲文;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柳静;远山的呼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薇娜;生活在教师共同体中:教师发展的民族志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黄小洧;基于Blog的教师协作备课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丰富生活:教师备课的新境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9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