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教师自我有露与学生课程兴趣、沟通动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10:20

  本文关键词:教师自我有露与学生课程兴趣、沟通动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师自我表露是教师在课堂中以动作,口头言语或书面文字等表达形式,向学生表达的任何有关自我真实信息的过程。以往有关教师自我表露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于中学生这一群体较少涉及。我国对于教师自我表露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发展。 本研究根据以往研究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中学教师的自我表露问卷。运用自编问卷对5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教师自我表露在性别、年级上的特征,并探讨教师自我表露与学生课程兴趣、沟通动机间的关系。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为: 1.自编教师自我表露问卷具有心理测量学所认可的信效度。教师自我表露问卷的维度包括积极性、关联性、大众性和私人性4个维度。 2.教师群体在课堂具有一定的自我表露水平,其中各层面的表露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积极性、关联性、大众性、私人性。 3.教师自我表露在表露的积极性,大众性和表露总分上性别差异显著,女性教师的表露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教师。 4.不同年级教师自我表露水平存在差异显著。其中,初一的教师自我表露在积极性层面上显著大于二,初三,在其他层面及总分上都显著大于初二。初三的教师自我表露在关联性,大众性,私人性和总分上显著大于初二的教师自我表露。 5.教师自我表露与学生沟通动机,学生兴趣三者间存在两两相关,且相关都达显著水平。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教师自我表露与学生沟通动机之间的中介变量,教师自我表露是通过学生的兴趣间接影响学生沟通动机的。
【关键词】:教师自我表露 中学生 课程兴趣 沟通动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第1章 文献综述12-23
  • 1.1 自我表露涵义的界定12-13
  • 1.1.1 自我表露的涵义12-13
  • 1.2 自我表露的相关理论13-15
  • 1.2.1 社会渗透理论13-14
  • 1.2.2 人际关系理论14-15
  • 1.3 自我表露的以往研究15-17
  • 1.3.1 自我表露的主题15
  • 1.3.2 自我表露的目标人15-16
  • 1.3.3 自我表露的个体差异16-17
  • 1.3.4 自我表露与亲密关系17
  • 1.4 教师自我表露17-20
  • 1.4.1 教师自我表露的涵义17-18
  • 1.4.2 教师自我表露的维度与话题类型18
  • 1.4.3 教师自我表露的测量18-20
  • 1.4.4 教师自我表露的研究20
  • 1.5 学生沟通动机20-21
  • 1.6 学生课程兴趣21-23
  • 第2章 研究设计23-27
  • 2.1 问题提出23
  •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24
  • 2.2.1 研究目的23-24
  • 2.2.2 研究意义24
  • 2.3 研究假设24
  • 2.4 研究工具24-25
  • 2.4.1 自编教师自我表露问卷24-25
  • 2.4.2 沟通动机量表25
  • 2.4.3 兴趣量表25
  • 2.5 研究程序25-26
  • 2.6 数据分析26-27
  • 第3章 教师自我表露问卷的编制27-35
  • 3.1 研究目的27
  • 3.2 研究被试27
  • 3.3 研究程序27
  • 3.4 统计处理27
  • 3.5 研究结果27-33
  • 3.5.1 项目分析27-29
  • 3.5.2 探索性因素分析29-31
  • 3.5.3 信效度检验31-33
  • 3.5.4 验证性因素分析33
  • 3.6 讨论33-34
  • 3.7 小结34-35
  • 第4章 学生沟通动机量表和兴趣量表的修订35-41
  • 4.1 学生沟通动机和兴趣量表的修订35-39
  • 4.1.1 项目的翻译与修改35
  • 4.1.2 被试35
  • 4.1.3 材料35
  • 4.1.4 统计处理35-36
  • 4.1.5 结果与分析36-39
  • 4.2 学生沟通动机量表和兴趣量表的信效度检验39-40
  • 4.2.1 信度分析39
  • 4.2.2 效度分析39-40
  • 4.3 讨论40
  • 4.4 小结40-41
  • 第5章 教师自我表露特征调查41-47
  • 5.1 研究目的41
  • 5.2 研究方法41
  • 5.2.1 被试41
  • 5.2.2 研究工具41
  • 5.2.3 统计处理41
  • 5.3 研究结果41-44
  • 5.3.1 教师自我表露的基本情况41-42
  • 5.3.2 不同主题上自我表露的性别特征42-43
  • 5.3.3 在不同层面上自我表露的年级特征43-44
  • 5.4 讨论44-45
  • 5.5 小结45-47
  • 第6章 教师自我表露与学生沟通动机和兴趣的关系研究47-55
  • 6.1 研究目的47
  • 6.2 研究方法47
  • 6.2.1 被试47
  • 6.2.2 研究工具47
  • 6.2.3 数据处理47
  • 6.3 研究结果47-53
  • 6.3.1 教师自我表露与学生沟通动机和兴趣的相关分析47-48
  • 6.3.2 教师自我表露和学生兴趣各维度对学生沟通动机的回归分析48-50
  • 6.3.3 教师自我表露各维度对学生兴趣的回归分析50-51
  • 6.3.4 兴趣在教师自我表露与学生沟通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51-53
  • 6.4 讨论53-54
  • 6.5 小结54-55
  • 第7章 综合讨论55-57
  • 7.1 教师自我表露的结构和特点55-56
  • 7.1.1 教师自我表露的结构55
  • 7.1.2 教师自我表露的特点55-56
  • 7.2 教师自我表露与学生兴趣、沟通动机的关系56
  • 7.3 本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56-57
  • 第8章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林英;大学生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史清敏;张绍安;罗晓;;教师自我表露教学效果的跨文化比较[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3 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及心理健康的关系(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3期

4 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3期

5 林立;程乐华;叶嘉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表露对学生评价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6 李董平;余苗梓;王才康;谢晰君;周柳梅;朱训明;;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7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8 邹泓;蒋索;;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琼;中小学生自我表露特点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爽;大学生不同对象间自我表露的内容因素结构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教师自我有露与学生课程兴趣、沟通动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485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4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