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提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2:35
本文关键词: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提问研究
【摘要】:“对话”来源于语言学和哲学,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研究对话的领域已经拓展到了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尤其是课程改革以来,“对话”一词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开始自觉地运用对话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从战国的孔子和西方先哲那里一直延续至今。将对话理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运用对话理论使课堂提问更加完备,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 目前,有关对话和提问的研究基本上都停留在各自的领域,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少之又少。提问是实现课堂对话的一个窗口,提问的目的、内容和过程等都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同时提问的质量也将关系到对话课堂能否真正地实现。因此在本研究中,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力求将对话和提问相结合,通过对对话理论内涵的阐释和分析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问的相关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还给学生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 本研究以对话理论为基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念界定。定义了对话和教学提问两个重要概念。 第二部分:对话理论内涵理析。从对话的前提、基础、过程和归宿四个方面对对话理论的内涵进行阐释。 第三部分:课堂教学提问的对话追求。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教学提问恰是对话理论的蕴含,是对话的追求。 第四部分:课堂教学提问中对话理念缺失现象举证。结合相关的案例,从提问的理念、设计、形式和评价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思。 第五部分: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提问优化策略研究。针对具体问题,运用相关的对话理论从提问理念、问题设计、人员参与和有效反馈四个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对话理论 提问 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0
- (一) 选题缘由7
- (二) 相关研究综述7-9
- 1.关于对话的研究7-8
- 2.关于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8-9
-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研究目的9
- 2.研究意义9-10
- (四) 研究方法10
- 1.文献法10
- 2.案例分析法10
- 一、 概念界定10-12
- (一) 对话10-11
- (二) 课堂提问11-12
- 二、 对话理论内涵理析12-15
- (一)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前提12-13
- (二) 情感是对话的基础13
- (三) 互动与交流是对话的过程13-14
- (四) 视域融合是对话的归宿14-15
- 三、 课堂教学提问的对话追求15-17
- (一) 置于问题之下的师生共体性追求15
- (二) 寻求问题视域的探究性追求15-16
- (三) 师生心灵参与的互通性追求16-17
- (四) 多向式提问促成的融合性追求17
- 四、 课堂教学提问中对话理念缺失现象举证17-25
- (一) 教学提问的理念17-20
- 1.教师是提问的掌控者18
- 2.知识是提问的追求18-19
- 3.问答是提问的程序19-20
- (二) 教学提问的设计20-22
- 1.提问目的的抽象性20-21
- 2.问题描述的封闭性21
- 3. 问题联系的松散性21-22
- 4.问题结构的模糊性22
- (三) 提问的形式22-24
- 1.固定的提问对象22-23
- 2.短暂的等待时间23
- 3.较少的追问次数23-24
- (四) 提问的评价24-25
- 1.体态语评价的缺失24
- 2.针对性评价的匮乏24-25
- 五、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提问优化策略25-36
- (一) 构建问题之下的师生共同体25-26
- 1.增强问题的开放性25
- 2.降低教师的控制欲25-26
- (二) 设计恰当的问题域26-29
- 1.明确的目的性26-27
- 2.清晰的内容关注点27
- 3.多种认知水平的平衡27-28
- 4.表述的简明准确性28-29
- (三) 拓展沟通与交流的渠道29-32
- 1.鼓励学生主动提问29-31
- 2.提供所有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31-32
- (四) 提升多向融通的技巧32-36
- 1.保持开放的倾听态度32-33
- 2.及时追问33-34
- 3.有效表扬34-36
- 参考文献36-38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38-39
- 致谢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霞,孙启林;诺丁斯关心理论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钟家莲;邓小珠;;“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祥云;罗绍武;;对话的意蕴——基于教育立场的多维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4 黄伟;;实现沟通与交流:课堂提问教学价值新解[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5 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6 郑金洲;;重新诠释课堂[J];教书育人;2008年08期
7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2期
8 谭晓云;;激活思维:课堂提问的言语行为的本质[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张苏法;由学生课堂提问引发的反思[J];历史教学;2005年02期
10 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875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87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