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平衡—课堂管理的生态学取向
本文关键词:走向平衡—课堂管理的生态学取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推进,课堂教学及与之相关的因素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课堂管理也随之重要起来。课堂管理是一种管理者(主要指教师)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课堂教学中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协调,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我国课堂管理存在一些失衡的问题,如片面追求教学效率、主体间缺乏平等对话、师生关系表现为权威与服从、管理手段主要为惩罚和压制等,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应深入探讨目前我国课堂管理失衡的原因,并把生态学中的动态平衡的观点引入课堂管理中,创建“平衡课堂”,以构建一个开放、民主、合作的课堂生态环境,形成交融的集体思维和个人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生态学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一门以研究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科学,一些在学者反思工业化给人类带来的危机和灾难后,从探寻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这一角度提出的。后来生态学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并对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生态学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之一,把社会中的组织看做一个完善的系统,提倡通过有效地管理、协调、控制,使系统内达到物质平衡。本文引入生态学中动态平衡这一观点,认为在学校教学中最重要的子系统——课堂中,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使之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文章尝试性课堂上的平衡状态,并对其进行理论基础、目标及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希望探究一种新的课堂管理模式,为课堂管理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可能的启发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这一部分包括研究的缘起及文献综述,概括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梳理。 第二部分,课堂管理生态学概述。这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核心概念“管理”、“课堂管理”、“生态”、“平衡课堂”的涵义进行了厘清和界定,接着通过对课堂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分析,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逐步探讨生态课堂管理的合理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第三部分,目前我国课堂管理失衡的表征及归因分析。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当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失衡现象,如管理目标片面追求效率、管理主体地位失衡、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等,并以此为起点,分析了导致课堂管理失衡的原因。 第四部分,构建“平衡课堂”的价值诉求及目标。这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和重点,阐述了“平衡课堂”对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每个因子所产生的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推进师生合作文化生成、促进教师专业平稳发展;并从课堂环境和课堂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平衡课堂”的目标。 第五部分,构建“平衡课堂”的实施路径。这一部分尝试性地提出了构建“平衡课堂”的实施路径,为“平衡课堂”的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生态学 生态课堂 课堂管理 平衡课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前言10-18
- 1.1 研究的缘起10-11
- 1.2 文献综述11-14
- 1.2.1 关于教育生态学的文献综述11-13
- 1.2.2 关于课堂管理的文献综述13-14
- 1.3.研究的意义14-15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5
-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15-18
- 1.5.1 研究难点15-16
- 1.5.2 创新之处16-18
- 第二章 课堂管理生态学概述18-26
- 2.1 核心概念界定18-21
- 2.1.1 管理18-19
- 2.1.2 课堂管理19-20
- 2.1.3 生态20-21
- 2.2 理论基础21-26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1-22
- 2.2.2 人本主义心理学22-24
- 2.2.3 生态平衡理论24-26
- 第三章 目前我国课堂管理失衡的表征及归因分析26-32
- 3.1 我国课堂管理失衡的表征26-28
- 3.1.1 管理目标片面追求效率26-27
- 3.1.2 管理主体地位失衡27-28
- 3.1.3 管理手段较为单一28
- 3.2 我国课堂管理失衡的归因分析28-32
- 3.2.1 科学主义的课堂管理取向29-30
- 3.2.2 课堂管理人文精神的缺失30-31
- 3.2.3 课堂管理的话语权被垄断31-32
- 第四章 构建“平衡课堂”的价值诉求及目标32-46
- 4.1 构建“平衡课堂”的价值诉求32-39
- 4.1.1 学生综合素质养成32-34
- 4.1.2 师生合作文化生成34-37
- 4.1.3 教师专业平稳发展37-39
- 4.2 构建“平衡课堂”的目标39-46
- 4.2.1 开放、民主、合作的课堂生态环境40-41
- 4.2.2 相互交融的集体思维与个体思维41-42
- 4.2.3 尊重个人权利的课堂群体文化42
- 4.2.4 逐渐转变的学习方式42-46
- 第五章 构建“平衡课堂”的实施路径46-50
- 5.1 建立课堂生态管理目标结构:组织系统与生活世界共建46
- 5.2 建构课堂管理的生态动力机制:内部认同与外部控制结合46-47
- 5.3 培育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文化:以人为本与无为而治共存47-50
- 结束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亮;马明华;;实施健康课堂管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学周刊;2011年15期
2 吴竞;;论教师的课堂管理反思、实践能力及其生成[J];快乐阅读;2011年02期
3 金坤荣;;浅谈优化课堂管理的三个着力点[J];中国农村教育;2011年08期
4 李晓丽;;浅谈进行课堂民主管理的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5 李红菊;;提高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课堂管理效果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6 王鹏;;新课改中的课堂管理浅议[J];成才之路;2011年15期
7 李宏彦;;简论地理研究性学习[J];才智;2011年21期
8 栾建云;;关注课堂生态,追求课堂精彩——对健康课堂生态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9 陈小平;;例谈游戏情境下的课堂管理[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10 周庆;;加强课堂管理 营造有效学习环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焕;田启明;;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现状、因素与对策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2 张贵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职课堂管理浅论[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吴杏梅;;组间竞赛合作在实现有效课堂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以“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课程为例[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崔英锦;;试论我国高校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5 宿淑华;;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钱民刚;;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吴春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方燕;;三级评价机制在英语专业写作中的实施与管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矿校《构建健康课堂基本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传统课堂与健康课堂的差距的调研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10 闵一农;;复式教学的课堂管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大郭乡第一初级中学 杨丽君;如何提高课堂管理效率[N];学知报;2010年
2 倪来成;改进课堂管理的若干策略[N];淮安日报;2011年
3 汉中中学 冀晓娟;班主任课堂管理的反思[N];汉中日报;2011年
4 宕昌县沙湾学区教师 冉玉双 冉文昌 陈合风;如何做好教学课堂管理[N];陇南日报;2008年
5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256200 廉士斌;谈信息技术课堂管理[N];学知报;2011年
6 李茂;卡姆拉斯的课堂管理诀窍[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山东省梁山县体育中学 程广秋;谈体育课中的纪律与课堂管理[N];学知报;2011年
8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蒋建伟;课堂管理要与新课程同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宜兴外国语学校 朱伟平;于细节处下工夫[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 孙春福;科学的课堂管理催生优质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丽琴;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丽琴;秩序校园[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正贤;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徽;混沌课堂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黎晓莉;课堂管理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杜树佳;改善课堂管理,实施合作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艳茹;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章文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志红;美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葛鑫;生态学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丽丽;论课堂管理中学生个性自由的缺场与重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席珊珊;教师权力转型[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晶;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8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89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