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04:43

  本文关键词:自组织理论及其教育研究应用前景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自组织理论 系统科学 新三论 关联主义 认知结构


【摘要】:自组织理论包括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是系统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在教育技术领域内,教学设计的产生直接得益于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成果——"老三论",遂将其置于四大理论基础中的首位。近几年,后现代课程研究中已经率先引入了自组织理论分析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领域引介与应用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也势在必行。当前引入与借鉴的落脚点,主要表现在自组织理论为数字化学习理论——关联主义(Connectivism),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学习、协作学习提供核心理论支撑,并对整个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面。如果在一个更开阔的研究视野下看待自组织理论与教育技术研究的结合,发现人脑(或认知结构)中知识的自组织演化问题也很有研究价值。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省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 系统科学 新三论 关联主义 认知结构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编号:BCA100097)资助 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重大攻关项目“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支撑体系与方法研究”(编号:nenu_skb2007)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nc.ude.uvtjz.jed//:ptth一、自组织现象的发现与自组织理论的创立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现象由法国青年物理学家贝纳德(H.Benard)于1900年首次发现,并在其博士论文中进行了详细阐述。贝纳德在用蒸汽对流体物质加热时发现,当温差达到一定数值后,原来看似静止的流体表面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剑,靳玉乐;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5 程利国;论人的心理是特殊的机能性耗散结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6 向吉英;自组织理论的自然观与方法论启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年02期

7 吴彤;自组织,被组织──一种管理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96年02期

8 黄荣怀,刘黄玲子;协作学习的系统观[J];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01期

9 王佑镁;祝智庭;;协同学习技术系统及其多场学习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2期

10 庞海波;论创造性思维的自组织机制[J];心理科学;200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6期

2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3 张德明;;与改革同行:上海电视大学30年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4 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5 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6 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7 朱式庆;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教育技术学的开放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叶海智,张旭华,宋新鹏;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师知识体系的耗散结构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10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认知结构及其教学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05期

2 魏昌盛;谈现代认知结构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J];南平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3 苗丽萍,安志红;现代认知结构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李玉民;教育的系统科学原理[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1期

5 王萍;认知结构构建的知识组织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05年Z5期

6 陈癸尊;人类认知结构与辩证思维[J];江西教育科研;1992年06期

7 王萍,刘耀辉;学生合理认知结构构建的教学策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许志红;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学校自主办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刘延新,张慧敏;试谈高等代数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S1期

10 张贵生,苑方贵;“认知结构式”教学法改革实验[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仕光;;制约水族儿童学习成绩提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桑托西·潘德;徐辉富;;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方法[A];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04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文选[C];2004年

3 李雅林;李怡新;沈家鲜;;6—9岁儿童形体转换的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沈家鲜;徐秀嫦;刘静娴;王秉铎;;我国四个地区5—17岁儿童“容积”(体积)概念发展再探[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5 陈琦;;认识结构理论与教育[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余文森;;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7 余文森;;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慧笔;;网络课程知识太极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吴福元;;论皮亚杰的形式运算思维[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10 孟世敏;;E-DNA——建构我国教育信息网的设想[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梅玲;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如何相互促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付茁 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协商纠错搭建自由表达平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武洁;“铁打”的教材[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概念图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三林中学东校 陆勤;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启示与应用[N];东方城乡报;2005年

6 康银海(作者单位:武山县教体局教研室);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思维转化能力的培养[N];甘肃日报;2005年

7 西华县艾岗乡祁庄学校 白海云;如何轻松解决课堂作业[N];周口日报;2008年

8 三林中学东校 陆勤;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启示与应用[N];东方城乡报;2005年

9 宿迁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摘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山东省青州一中 杨明阶;“引、动、导、探”与“二、四、六”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洪明;复杂性视角下的教育决策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立明;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教学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车鸿文;精细加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向远辉;中小学生控制变量能力发展的案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丽萍;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长虹;学科领域知识对学生数学知识表征效果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6 曹书梅;初中学生解决理科综合问题思维过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雪莲;基于系统科学的教学媒体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绿倩;“毛铁”成“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柏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5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25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