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诚信应该如何教——诚信观培养方法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7:23

  本文关键词:诚信应该如何教——诚信观培养方法论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诚信 诚信观 培养 方法论 复合路线


【摘要】:诚信应该如何教是诚信教育的根本性问题,通过诚信观培养来解决诚信可教的问题是实现诚信可教的主要途径。经典道德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具有范式意义的诚信观培养方法论,但这些方法论都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只有超越单一的范式,走复合路线,才能建立适合于诚信观培养的方法论,从而真正实现诚信可教,并保证诚信教育的效能最优化。
【作者单位】: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诚信 诚信观 培养 方法论 复合路线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科研项目“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生诚信观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2009GH01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诚信应该如何教是诚信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作为脱胎于诚信教育的研究问题,诚信观的培养正是在对“诚信是否可教”的考量中产生的。诚信观的培养着力解决的是个体关于诚信的认知问题,这里的认知是广义的,包含了知识的掌握和诚信价值的理解。基于行为培养的不确定性,应将诚信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艳;;道德教育蕴涵价值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鲁延安;;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4 张雪飞;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王东;;学校管理是诚信观培养的特殊途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孔瑞婷;科尔伯格理论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臧宏;;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逻辑基点[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周作宇;道德教育:理论及其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9 廖小平;张长明;;论涂尔干道德教育论及其主要特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刘光明;陈俊;;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雄;朱正标;;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其华;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由丽;网络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田静;当代大学生道德冲突现状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黄文结;论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在课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朱亚;论出版经营活动中的信用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相振银;班级“公正团体”道德教育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红;;科学思维和科学思维培养[J];内江科技;2006年07期

2 刘继武;;浅谈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3期

3 万桂华;;策略型学习者的能力特点及培养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4 孙红艳;;论新型教师的特有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5 秦志钢;;浅谈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2期

6 张立峰;;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0期

7 张玮;;浅谈新时期科研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6期

8 马原良,李双群,黄尚峰,龙佩荣;谈创新人才的心理特征和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3期

9 韩忠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玮;;科学发展观下教师素质结构的变化及培养方法[J];职业时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董宝良;;迈向二十一世纪,要重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刘汉波;金玉芝;毕佳;;4—6岁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初探[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隋允康;;当代的知识传播者应具备知识探索者的素质[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丁钢;;儒家教育现代性的域外探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廖其发;;《老子》教育观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吴学谋;郭定和;;从泛系观看科技教育创新——泛系教育学论略[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立伟;;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发展观[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郭法琦;;重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侯怀艮;;试论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宣俊;谈学校减负工作中的方法论[N];法制日报;2001年

2 徐国亮;必须实现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武汉市马房山中学音美教研室 夏清平;素描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N];美术报;2005年

4 市九中校长 欧阳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哲学思考[N];三峡日报;2006年

5 石中英;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咸安教育局副局长 饶松林;树立教育质量观 培养方法与责任[N];咸宁日报;2008年

7 来华强;文学教育与阅读方法[N];文艺报;2005年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祖晶;教育优先发展:寻找根基与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朝阳;对美国史料教学的方法论及实践意义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牛利华;从生活世界中生成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卢楠楠;制度德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薛卫军;中庸与健全人格培养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吴珠丽;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5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35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