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的文化复兴理想与制度创新挑战
本文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的文化复兴理想与制度创新挑战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教育改革 文化复兴 集体认同 核心教育制度创新 社会重心重建
【摘要】:中国教育的文化复兴事业不仅关系到中国教育究竟能以什么样的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更关系到下一代学子将来能创造怎样的中国文化与社会。为此,既需要中国教育界形成文化复兴的"集体认同",并有中心人物以其真挚的人格力量与文化复兴行动,引领教育界的文化复兴追求;又需要创新核心的教育制度即高考,使之成为文化复兴与社会重心重建的强力制度工具。在这两点上,宋代以来的经验可以提供有益借鉴,中国教育改革因此更应该能续写未尽的文化复兴理想。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文化认同危机与课程重建途径”(10YJC880170)部分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从美国教育改革的危机与教训谈起过去30年,西方教育改革的主导思路一直是“新自由主义”。所谓“新自由主义”乃是由一套以经济自由为本的工具理性及法则构成。它声称“自由”,实际却是要征用人类的其他追求:其他力量不仅不能干涉,还须为经济自由效力。如果“新自由主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洁;应对全球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祖兵;;课程改革的文化阻隔及其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2 王德如;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期
3 王琪;胡洁茹;;全球化背景下的课程文化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林杰;文化中心的迁移与30年代文学的都市生存空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严国荣;权德舆诗歌"承中有变"的历史功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7 薛磊;“半山体”及其晚唐渊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8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杨明琪;一“兴”竟可通解诗学大系——论“兴”在中国诗学中的枢纽地位及其根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袁济喜;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洁;;革命与颠覆旧秩序:激进民族主义氛围中的反迷信叙事[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蔡厚示;;严羽与《沧浪诗话》[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二)[C];2004年
4 邹然;辛树洪;;四句定型的象理契合艺术——《诗经》起兴通例[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5 吴琦;唐金英;;明代翰林院的政治功能[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大华;;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转型[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庆;协商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6 郑以成;农村居民负担的测算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2年
7 袁星侯;中西政府预算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U,
本文编号:1203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0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