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本文关键词:多元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摘要】:公民是当代中国人转型的目标,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教育转型的必然走向。公民是公共生活中的互主体,主体间性连接着公民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核心品质。当代社会的发展,使公民具有多元的身份。致力于培养公民的公民教育,必须超越狭隘的德育意义,指向多元公民身份的认同。当然,公民的培养,不能只依靠公民教育,必须与民主制度建设同步进行。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8800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989)
【分类号】:G417
【正文快照】: 促使人的转型是教育转型的核心。近年来,在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学者们相继提出了“自然人”、“主体人”、“具体个人”、“世界历史性个人”、“类主体”等观点,这些观点对纠正传统教育的无“人”,克服教育中人的异化,回归人性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人作为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虎;雷振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反思视角[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张翠萍;张程彬;;浅论师生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3 臧福伦;栾庆国;;课堂教学主体间性的实践探索——论“教学互动”的实质、形式及其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4 徐建平;;浅谈主体间性德育的理论内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陈思莲;;主体间性理论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陈永光;;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主体间性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析[J];福建电脑;2011年05期
7 姜朝晖;;中国教育现代化转型视野下的教育独立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陈莹;孙鹤娟;;教育转型期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哲学解答[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9 罗志刚;;引领社交媒体之旅 助力国内教育转型——戴尔教育博客发布会[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10 仇丽君;潘洪建;;简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金陵;朱华山;冯用军;;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大学生评价中的心理学转向策略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赵艳玲;;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特殊性中寻找中国教育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甘肃省白银市教育局局长 李作璧;教师是推动教育转型的关键[N];中国教师报;2010年
3 陆遥 叶菲;城市化浪潮下的乡村教育转型[N];农民日报;2011年
4 倪闽景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教育转型,,首当其冲的是课堂转型[N];天津教育报;2011年
5 仇玉坤 蔡丽洁 谷丽丽 何敦;用教科研转型支撑教育转型[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张耀文;努力构建和谐教育体系[N];白银日报;2008年
7 肖明华;以人为本:教师的新追求[N];宜昌日报;2005年
8 近代史专家、杭州学者 傅国涌;从教科书看历史上公民教育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9 市教育局局长 黄士力;加快教育转型提升[N];宁波日报;2011年
10 赵艳玲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末民初教育转型中的冀州新式学校(二)[N];衡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2 王宗奕;交往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侯元丽;课堂有效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雁;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方政;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瑞;清末哈尔滨区域传统学务向近代新式教育转型的研究(1861-1911)[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鲁彬;对话是一群人的狂欢—主体间性视角下的课堂教学中的对话[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沙琦;教育交往[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敏霞;清末民初教育转型弊端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4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04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