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谈教育技术研究中文化传承、理论溯源和学派精神的缺失

发布时间:2017-11-21 21:01

  本文关键词:谈教育技术研究中文化传承、理论溯源和学派精神的缺失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研究 文化 理论溯源 学派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教育技术研究的学术品质却在一定程度上落后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需要。教育技术研究中,在文化传承、理论溯源和学派精神三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种情况正在制约着教育技术的发展。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在学科建设、指导实践、与其他学科对话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进入21世纪,伴随着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教育技术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被整个教育界所关注,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回顾教育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立志;电化教育学派之说[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南国农;;参与历史研究 共创美好明天——在“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上的讲话[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3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李政涛;论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意义及其基本路径[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5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李承先;陈学飞;;话语权与教育本土化[J];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7 瞿葆奎,郑金洲;教育学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与今天的认识(一)[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8 桑新民;李曙华;;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1期

9 郭贵春;;学派建设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0期

10 方文 ,韩水法 ,蔡曙山 ,吴国盛 ,郑杭生 ,吴志攀 ,萧琛;学科制度建设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校文;吴玲;;从历史变迁与思想分野看儿童读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华建新;;课程文化:专题研究性小课程的开发与开放教育品牌课程建设——以四明地方文学专题研究性小课程建设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孙莉莉;徐谷波;;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文化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聂小明;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5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岳伟;;论关注学生快乐体验的大学课堂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罗军兵;李晓芸;;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邹磊磊;;高职院校艺术类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新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平;;教学与更新教育观念的必要性[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王彬;向茂甫;;教育学史在我国的演进和发展——学科制度建设的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易红郡;;英国的种族问题与种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王雪娟;;构建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探寻[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胡永友;;创业教育——促进社会、教育、个人共同发展的纽带[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冀文秀;;让草原文化走近青少年[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8 付友华;;地方高校学报质量评估的几点建议[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绿怡;孙福万;王淑娟;;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金明;高等农业院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金刚;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创业者信息能力与创业绩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黎;学校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艳君;初中教师间竞争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宇;大连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莉;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乔立恭;在进展中对电化教育再认识[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刘万年;高校教育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5 蔡宪;是e-Education还是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6 康庄;试论新世纪电化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7 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8 桑新民;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9 瞿葆奎;钟启泉;;教育政策与教育科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6期

10 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芜;;在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开题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2期

2 ;拓展研究思路 融合学术精蕴——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研修班[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5期

3 ;2008年度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年会顺利举行[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S1期

4 ;2008年度北京高教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年会顺利举行[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1期

5 史晓亮;;龙芯教育技术与教学应用研讨会在常熟召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6 王以宁;张海;;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9期

7 王晓芜;;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需把握好五对关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5期

8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9 安涛;高欣峰;李远航;;教育技术存在之解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10 苏宏;丁新;;霍克里奇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云红;;燕赵民间文化传承的法律保护机制研究摘要[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薛正昌;;文化传承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编辑的使命[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3 王亚男;;浅谈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4 赵文;;青年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郭玉成;;武术传播与文化传承——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述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陈克龙;;论新时期军工文化传承载体建设[A];军工文化论文集[C];2006年

7 王人天;;文学文本写作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8 陈玲;;传承军工文化传统,焕发企业生机活力——浅谈军工企业的文化特色与传承[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秦慧颖;;闽越族与福建汉民的文化传承[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范波;;试论布依族社会的文化传承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遐迩;文化传承:勿在争名夺利中迷失方向[N];贵阳日报;2008年

2 本报特派记者 周长风 宋燕军;昔日鄂族好枪神 今朝文化传承人[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3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徐善登;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N];扬州日报;2009年

4 重庆记者站 王洪刚 赵正荣;重庆巴南区探索文化传承新模式[N];西部时报;2010年

5 张卫国 刘国辉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保持文化传承与降低交易成本并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何羡坤;城镇化背景下的布依文化传承与保护[N];贵州民族报;2011年

7 刘卉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大众传媒语境下的文化传承[N];中国电影报;2011年

8 诸巍;没有阅读何谈文化传承[N];解放日报;2003年

9 杨敏;从文化传承探究“桃花源原型”[N];铜仁日报;2009年

10 李光对;构建乡土文化传承动态系统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平;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中的文化传承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2 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裴丽丽;土族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元卉;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韩永红;论自我教育[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佩爱;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爱平;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文宗理;“取今”、“复古”之间的文化穿越[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莲花;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及其传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怀伟;以批判的地域主义观看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D];江南大学;2008年

3 苏日娜;蒙语授课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朝阳;日本茶道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郑国祥;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朱玉;西部电影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赵丹;爱尔兰踢踏舞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洪菲;日本花道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周末;印度瑜伽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罗正副;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12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12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