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影响下青少年道德观的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影响下青少年道德观的特点分析
【摘要】:消费文化构成了当今青少年道德成长的现实空间,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的道德观呈现出以下特点:道德认同中的归属感与疏离感并存;道德标准凸现比较性和冲突性;道德价值趋于平庸化和模糊化;道德情感渐趋冷漠化、道德方式倾向消费化等。深入分析和揭示消费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观特点有助于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避免青少年道德观的畸形发展,促进青少年道德观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暨田家炳教育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消费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影响及学校德育策略研究”(EDA100220)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消费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12YJA8801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与消费型社会相伴随的价值、意义和符号系统,通过倡导一种风格化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关照式的享受性生活理念而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引导甚至操纵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追求,改变着当下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景观,进而改变着社会的道德关系基础。在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华,顾广玲;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刘贤礼;现代性:传统之现代价值致思路向的恰当维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陈巧玲;李蹊;;农村教育与经济发展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4 康微;诚信使品牌之树常青[J];中华商标;2004年07期
5 钱广荣;;逻辑悖论矛盾的误用与缺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黄晓;;适应与超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一点浅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7 蒋连舟;;隐私权崛起原因及民事立法之完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张爱红;学校德育信度和效度缺损的归因分析[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盛国军;制度伦理解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盛国军;道德: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庆平;;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三鹿事件”的伦理思考[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柯华庆;;科斯命题的逻辑视角[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张曙光;;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夏绪梅;;企业伦理经营与科学发展观[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6 彭云业;瓮洪洪;;行政法上的公共利益[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韩旭;邓陕峡;;论对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犯罪的控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王曙光;;“厚德”精神下的金融伦理问题[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5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华生;论刑罚轻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朱爱平;社会有源集的运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国伟;我国政府公务员道德失范与防范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修云;当代大学生责任观培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5 童慧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现代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佳;中国当代私人化写作的道德观念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7 房宏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矛盾辨析及调节[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朱玉玲;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大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D];河南大学;2001年
10 王庆华;市场经济的道德性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超栋;;解读时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8期
2 孙丽芳;;同辈群体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3 徐方辉;;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现状的探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程文浩;;对我国青少年廉洁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德育;2010年08期
5 张诚;;基于时尚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11期
6 刘勤学;方晓义;周楠;;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余旋;陈晓端;;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教师角色嬗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黄承;;浅谈新时期加强青少年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9 朱昭红;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10 程修云;贺示婷;;提高当前青少年集体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董广敏;;青少年依恋与人际交往质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祝蓓里;苏琬;;青年的理想及其对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影响[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傅雁梅;;试析“为师不廉”的致因及其对策[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许宏应;;家庭教育态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张建人;;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现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吴甸起;;一部有理论品格与实用价值的德育新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概论》评介[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9 田录梅;张文新;王姝琼;Doran C.French;;农村独生青少年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友谊与孤独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于桂远;;浅谈班主任工作如何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巢月;昆明青少年仅两成想创业[N];昆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兆平;关注青少年 12355每月解一难题[N];成都日报;2007年
3 王丽邋张月琳;“恐怖文化”成“另类时尚”,要当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胡念飞;“网一代”孩子如何爱自然?[N];南方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用慈心善行关爱弱势青少年群体[N];济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冯卫东;孩子的道德观是怎样塑成的[N];科技日报;2009年
7 秦安县五营中学 张德裕;谈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N];甘肃日报;2010年
8 潘雯;青少年的从众行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任建东;重视网络游戏的道德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张红梅;“八荣八耻”歌曲唱遍雄县校园[N];保定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雪霞;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正义与关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平;青少年生命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舒娜;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龚玄;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4 梁静;社会比较与控制源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5 郝婧婧;弗兰克纳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梅;网络媒体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帅;女性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观及其教育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湘娟;当代青少年消费道德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董金香;冲突与整合中的学校德育[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刘桂军;消费主义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9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1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