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02:05

  本文关键词: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 优势互补 教学实践


【摘要】:网络教育以其特有的非时空限制、个性化、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等优点迅速发展,但这种教育形式也有不足部分,而这些不足部分正是传统教育的优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应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和谐的立体的教育环境。文章在阐述了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策略后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两者优势互补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作者单位】: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9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被人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虹;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相互关系[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奚晓霞,赵若蔓;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距离教育优缺点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程艳林,詹健,庞燕;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邹刚;敖永红;张银丽;;协同学原理和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3 韩勇;赵远亮;;关于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4期

4 陶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弊及解决对策[J];软件导刊;2012年11期

5 李雪梅;郝立兴;戴新菊;焦宝聪;;个人因素对E-learning的影响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2期

6 刘玲;曹建秋;周建丽;王家伟;;基于编程切入点的MFC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国;;成人网络教育中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及其对策探索[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琳;《军队医院管理学》继续教育远程训练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魏春霞;军队院校应用网络教学系统开展数学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商宇;关于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琼,夏宇;网络与教育[J];成人教育;2000年12期

2 郑大伟;现代远程教育: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2期

3 耿立明,张艳,孙科;网络教育在美国[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2期

4 郭建才;论计算机网络对远程教学的影响[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0年01期

5 荣壁德;论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教育社会化方式中的积极意义[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云;《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培训班在昆明举办[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7期

2 上超望,黄果;试论网络教育思潮冲击下的教育变革[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论文评奖活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6期

4 乔贵春;王中国;;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2期

5 韩建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总课题年会将在常熟市召开[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11期

6 陈堂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学校人文管理优势互补[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11期

7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年会即将在常熟市中学召开[J];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9期

8 沈风雷,吴如高;论网络教育对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陈亚天;网络教育模式的回顾与反思[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6期

1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2004年优秀子课题单位名单[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伦宇;;浅析网络教育概念及功能定义[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钱振宇;;网络教育任重道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3 赵铁成;;论网络教育的属性与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高应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模式的转变[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春燕;;网络教育短信平台——信息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新助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9 傅荣;;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栗建中;种冬冬;宿云凤;;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伟;网络教育不是传统教育的翻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秦国柱;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张智江;产业化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通信信息报;2003年

4 赵媛媛;非典过后 网络教育能否一路走好[N];福建科技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于志宏;听院士说网络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陈支援;网络教育 请一路走好[N];市场报;2003年

7 闫丽荣;浅谈网络教育[N];陕西日报;2003年

8 肖卓;网络教育,以更理想的轨迹前行[N];人民邮电;2004年

9 沙红 天津教科研究院;网络教育在美国[N];中国妇女报;2002年

10 记者 袁潮;70城市率先进入网络教育[N];工人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小泉;中国传统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8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建英;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叶有祥;网络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赵瑞;网络教育和气象网络课件开发技术[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4 吕晓乐;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邢冰;知识管理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虹;教师权力的服务性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郝莉;网络教育中学生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综合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颖;网络教育异化现象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赵长明;基于Internet开放资源的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邢方;网络教育中学习范式的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28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28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