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

发布时间:2017-11-26 04:11

  本文关键词: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 认知结构 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


【摘要】:奥苏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接受式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赋予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新的生命力,是对"发现式学习"理论的丰富、发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刘红熠(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戴维·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学习理论领域最大的贡献是研究和提出了“归类理论”(subsumption theory)、“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meaningful learning th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士荣,徐进;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比较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庞雪群;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在我国教学改革中的现实意义[J];广西师院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2 李刚;;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高校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黄宝宏,丁俊武;迁移理论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4 王洪渊;;语言学习风格研究和大学英语教师、教材与教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时春阳;;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摄影教学的实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颖;梁海英;叶丽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薛利艳;;现代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的职业技能优化问题[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10 任彦军;单太林;张玉丹;;迁移理论在田径运动技能前馈学习环节中的应用[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芦净;;案例教学应用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宁本涛;方琴;;有效课堂教学的时间配置策略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敏;佟月华;;双语教学情境中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苏小兵;中学地理电子教学地图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菊;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视角下的教与学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宇航;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晗;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艳敏;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升日;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爱琴;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具体做法[D];苏州大学;2010年

8 马娟娟;苏教版新教材中先行组织者的运用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朱颖;函数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葛岩;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莎红;;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师;2008年S1期

2 胡秀威;一种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研究——先行组织者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3期

3 邝廷舜;;认识“品德的形成”的“先行组织者”[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5期

4 赵静;牟媛;;“有意义接受学习”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2期

5 方天治;邢丽冬;;学习迁移理论在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0期

6 贾成华;;“先行组织者”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年09期

7 杜玉霞;陶偌偈;;浅谈“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3期

8 徐文美;;“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年12期

9 陈昌岑;“始前教学策略”的作用——始前测验、行为目标、概要和先行组织者[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5期

10 张娜;;从心理学角度看职业教育课程设计[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胜平;;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讲授法的有意义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峰;;“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王建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丛迎旭;;动词名物化的有界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郭民;;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张元纯;;顺应学生认知结构消除能力与知识的断层现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7 李彩霞;;论媒介素养与和谐社会[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袁仕光;;制约水族儿童学习成绩提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9 李贤;余嘉元;;精神科医生认知结构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滕丽虹;;高一年级《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第八章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一节的教学设计[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滨海中学 陈红光;同化学习论在数学命题教学中的运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梅玲;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如何相互促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章净;小学数学课有意义学习活动探讨[N];九江日报;2010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徐平;概念图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三林中学东校 陆勤;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启示与应用[N];东方城乡报;2005年

6 三林中学东校 陆勤;认知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启示与应用[N];东方城乡报;2005年

7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陈月茹;营造充满意义和理解的课程生态[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兴化市实验小学 陈杰;学好数学从培养“三心”做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吴爱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之我见[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10 山东沂源县历山中学 高玉爱;构建数学高效课堂[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玉芳;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晓辉;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品牌选择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晓东;基于企业高管认知的企业战略变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宏伟;可交互智能虚拟主体及其情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群;基于论证的我国高考开发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许光全;虚拟社会信任评价及管理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喜安;利用先行组织者设计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霞;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先行组织者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黎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洪瑶琪;概念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文霞;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义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马娟娟;苏教版新教材中先行组织者的运用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车鸿文;精细加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方荟蕾;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海燕;网络环境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28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28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