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里德曼竞争型教育券制度的理论缺陷
本文关键词:论弗里德曼竞争型教育券制度的理论缺陷
【摘要】:在实践中倍受争议的弗里德曼竞争型教育券制度在理论上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教育券面值的确定、教育投资剩余的处理以及学校竞争的起点公平问题等都存在悖论;由于教育的外部性与质量考核问题、学校资产与学生的关系专用性程度和教育交易频率等原因,学生并不能有效地"用脚投票"、学校也不能完全竞争。诸多因素决定了弗里德曼竞争型教育券制度不具可行性。为此,必须理性对待教育券实践,而治理公立学校教育问题也必须另寻良策。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经济发达地区中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DFA110213)
【分类号】:G40-03
【正文快照】: 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针对公立学校教育效率低下等问题,根据托马思·帕因提出的设想,于1955年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券理论,意图借助教育券的手段将所有学校教育私营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云峰;;弗里德曼教育券思想评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2 俞云峰;;弗里德曼教育券思想评析——兼论中国教育券实践与发展的方向[J];生产力研究;2009年11期
3 曾晓桦;;实施教育券制度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年14期
4 曹夕多;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与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实践[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5 向荣;教育券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施前景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6 梁巧华;关于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政策分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陈君贤;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范式的研究——对我国教育券实践的若干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贺武华;教育券在中国实践的再认识[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9 来新安,张丽萍;教育公平与教育券的实施[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10 刘复兴;教育券制度的政治学分析——以浙江长兴县的教育券改革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夕多;;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与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皮江红;;论教育券对我国教育投入的启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湘萍;;中美择校研究的比较——基于问题、理论及方法的比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徐卫红;;从洪堡到哈耶克:一种国家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品端;;论朱熹对古代书院制度的贡献[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杜瑞芳;许强;;建立教育咨询制度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韩世强;;农民工子女:类型分化及其社会融入的制度逻辑[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8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瑞霞;;我国教育民营化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盛宁;“教育券”值得一试[N];深圳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周飞 浙江省长兴县教育局局长 熊全龙;教育券,能否洋为“中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李茂 编译;弗里德曼:竞争将带来更多的好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陈中原;教育券:好主意?坏主意?[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张晓冰;教育券不是教育改革的良药[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本报评论员 李坚;“教育券”制度应为东莞借鉴[N];东莞日报;2008年
7 李梁;长兴试验:“异国种子”的新生存[N];南方周末;2004年
8 史晓龙;“教育券”:一种值得尝试的教育改革[N];中国税务报;2006年
9 邓 威;教育券:兑现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木铎;教育券:另一种注视教育的目光[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林芳;教育发展机制论[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涛;美国择校政策的政治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韩凤山;唐宋官学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冠华;美国的“教育券”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郝艳青;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券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颜利廷;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薛萍萍;教师培训券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绩效的新思路[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曹润田;教育券的制度特色、适应性与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6 隋莹;美国教育券制度的实施状况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银成;教育资助的公平与效率探讨[D];浙江大学;2001年
8 孙华梅;美国密尔沃基市公助教育券政策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尚洁;教育券计划:更多的选择,,更少的成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谢巍;教育券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0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3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