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年级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年级差异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适应量表(CCSAS),运用心理统计技术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年级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不如高年级;随着年级增长,大学生心理适应水平也越来越好;三个年级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情绪适应和择业适应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论,笔者分析了引起大学生心理适应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作者单位】: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系;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心理发展处于关键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指导。为了找到合理的心理健康指导途径,以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心理适应能力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贾爱武;试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3 樊燕萍;浅谈大学生入学后的心理适应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4 杜江峰;浅析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5 陈伟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初步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章;;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吴文峰;包文婷;;人格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4 张晓慧;孟珊;;女大学生情绪不稳定成因及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7年11期
5 方晓义;袁晓娇;曹洪健;谢庆红;;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4期
6 商春艳;;上海市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探究[J];华章;2010年03期
7 于琪;于千;;医科大学生适应状况差异与应对措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8 李燕;王燕;韩剑童;;护理本科生共情与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9 李卫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范红霞;霍树云;徐慧;张绣蕊;;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杨荣华;刘英;王盼盼;邱佩钰;戴家隽;;大学生成长水平量表的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威;高中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与考试焦虑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叶娟;基于觉知的干预训练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静;幽默感、情绪智力与大学生适应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时艳阳;社交自我效能感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伟伟;我国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问卷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润琴;武汉地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楠;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巢东蕊;大学生学校适应与成人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褚澄;关于高校新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3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4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归因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5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世朴;试析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困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2 龚芸;廖学辉;贺文莲;;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赵为民;;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J];许昌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莫文彬,张建平,宋维真;MMP1-2在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心理科学;1992年06期
5 游旭群,季浏,翟群,苗丹民,王家同,,皇甫恩;中国大学生CLB试用结果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6期
6 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08期
7 陈伟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1年03期
8 王树茂,琼·沃尔斯,马吉·韦斯纳,李军;大学生梦境分析[J];自然杂志;1984年09期
9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10 ;文科比理科生更易自杀[J];科学大观园;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建勋;安建刚;杨青俊;赵显峰;赖建强;荫士安;;DHA对某大学学生改善记忆力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吴荣先;RonaldF.Levant;;性别和社会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男性观念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戚健俐;张剑;吴艳红;;中国大学生的文化与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刘伟志;梁宁建;高旭辰;;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特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吕娜;;大学生的自尊与心理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张庆林;谢光辉;;28名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获奖者的人格特征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安献丽;徐光兴;;中国大学生的梦内容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胡天婷;陶沙;徐琴美;;汉字解码技能对小学儿童汉语阅读影响的年级差异[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t
本文编号:1241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4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