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澄清:也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兼与朱文辉同志商榷
本文关键词:反思与澄清:也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兼与朱文辉同志商榷
【摘要】: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泛化"生成"的倾向,认为只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种泛化"生成"的倾向建立在对"预设"的误批误判之上,可能在实践中导致种种问题。这种观念源自于对新课改理念的错误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关注不够。教学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浪漫情怀,需要脚踏实地地进行。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但一开始并未引起重视,而是伴随着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才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的[1]。2010年8月,朱文辉同志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发表了《遮蔽与澄明:有效教学的生成性意蕴》一文(以下简称《生成性意蕴》),认为在新课改的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玲;吴支奎;;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新课程视阈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审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帮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管理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詹先君;基于社会发展的高考英语写作测试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代中善;对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审思[D];湖南大学;2007年
4 李霓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文继志;中职数学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 高晓娜;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任娟;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3 王啸;;教育人学内涵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肖川;高校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5 许杰;论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与学生的学习负担[J];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6 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期
7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年06期
8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9 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12期
10 姚利民;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奎;;现代教育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条件[J];教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2 陆蓓;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J];教育导刊;2002年Z2期
3 赵若英 ,刘茂祥;试析有效教学的内涵与运行机制[J];教学与管理;2003年05期
4 沈舷;;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陆启威;;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五个“转变”[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5期
6 陆启威;;创新常规管理,提高有效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有效教学江苏经验管窥[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7 周新忠;;构建师生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10期
8 梁蓉;;教学反思:有效教学的生长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4期
9 朱卫;;立足有效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J];学校管理;2010年03期
10 何杰;论研究性学习下的课堂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吴江市教育局 王剑荣;有效教学:关注师生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3 况晨光;教师苦学生累,咋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森 赵鑫;校长如何进行有效教学领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苏军;专家会诊“低效教学”[N];文汇报;2006年
7 顾苏文;吴江教育:在追求“有效教学”中理性行走[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8 吴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有效:教学改革永恒的诉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王家俊;数位美国教育著者来华演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宿迁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摘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利;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帆;基于新课程背景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兼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颜红平;有效教学的正当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5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4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