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科点建设的系统分析和发展策略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科点建设的系统分析和发展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学科 学科建设 学科点 系统分析 发展策略
【摘要】:从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的视角,将学科点的建设问题看作是一个具有多种目标变量、控制变量和环境变量的系统优化问题,可以把影响学科点建设的因素分为三类:学科产出(目标变量)、学科状态(控制变量)和学科环境(环境变量),将学科点的发展策略视作对上述系统的动态控制手段。通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基于上述系统模型结合国内外三个教育技术学科点的发展状况和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模型较好地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点建设中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点特色形成的机制,据此归纳总结了教育技术学科点的发展策略。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技术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字校园的研究”(DCA060096)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经过教育技术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体现在学科体系建设、科学研究水平、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期刊建设和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1][2][3]。然而,与发展历史较长、较为成熟的学科相比,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技术学科[4],其专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一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3 徐晓东;存在万能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吗?[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4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5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6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何克抗;;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层思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9 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10 陈庆贵;;我国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研究的深度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俊;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汪杰贵;;农村“电视机+DVD+光盘”教育模式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国军;钟志强;;多媒体课件模糊评价及算法实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王文祥;崔桂青;;北华大学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尹伟伦;;我国重点行业性大学的使命与学科发展——兼论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科建设思路和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6 赵林记;;浅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孙玉;;浅谈外语学科学术著作出版[J];中国编辑;2010年01期
8 孙钦荣,金心;试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9 徐玲;;关于加强高校学科梯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10 于靖;王艳梅;;吉林省高校特殊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秦炜炜;;程序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隐喻[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王静;;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传媒与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5 朱平;;探析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6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何芳;中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湘宁;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目标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张春浩;中日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权;大学学科核心能力及其培育机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郑海燕;大学学科建设的战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7 王晓敏;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问题探析[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8 王显超;高等医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9 佘绍波;多校区大学协调发展的难点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谢沛铭;论合并高校的学科融合[D];中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凤;解析美国教育技术的三条历史发展线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6期
3 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顾明远;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5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6 张德明;;与改革同行:上海电视大学30年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7 李运林;论电化教育发展与电化教育专业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8 包国庆 ,童培君;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电教地位及其建设——电教理论基础之三·信息科学[J];电化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9 乔立恭;人文学科还是理化技术——关于教育技术学哲学基础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10 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懋元 陈兴德;[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梅;龚桢h,
本文编号:1280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8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