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电子书包进课堂利弊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16 20:31

  本文关键词:电子书包进课堂利弊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书包 教育信息化 利弊 教师 推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高潮期。如何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电子书包"的应用,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和动力源,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数字化教学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命题,"电子书包"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挑战。任何一项高科技、新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也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电子书包"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从当前我国的现状看,要全面推广电子书包进课堂,时机还不太成熟,弊大于利,教育管理部门需做更加深入的实践和科学论证。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清华中学;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电子书包(electronic school-bag)不是简单地将书装进电脑,而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加新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模式转型的利器。电子书包是“校校通”工程的必备终端设备,电子书包是学生学习用的“电脑设备”,也称之为移动阅读器或电子书,它既是一个具有读写功能的书包,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信息化必须面向未来[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2 袁孝凤;;教育信息化是系统工程[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3 李国峰;;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J];改革先声;2001年06期

4 ;教育信息化提升:实现“智慧化”[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5 刘曦葳;;中国教育信息化与创新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6 赵明霞;姚高峰;杜晓静;;云计算时代下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4期

7 葛玉;杨云飞;张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8 彭敦运;;教育信息化新的生长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9 邓锦;;关于推进四川藏区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10 阮滢;;教育信息化 多元理解·智慧行动·突破藩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聂照民;王新程;;适应信息化要求,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兼谈济南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峻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陈艳;;提高军队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江秀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信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聂晓飞;电子书包迈开推广步伐 趋利避害促教育信息化[N];通信信息报;2010年

2 浙江师范大学 王利兴;教育信息化再认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魏雅华;电子书包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N];民主与法制;2001年

4 本报记者 王玺;教育信息化,能否跨越“资金鸿沟”?[N];平凉日报;2005年

5 赵晓贞;方正君逸助力教育信息化[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受关注[N];山西日报;2009年

7 实习记者 郑莹莹 本报记者 周波;锦江区初步实现教育信息化[N];成都日报;2009年

8 枣庄张伟;龙芯与教育信息化[N];计算机世界;2005年

9 孙冬怀 记者 丁雷;西岗区教育信息化“领跑”全国[N];大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孙玲;教育信息化 点燃“涅i谩敝餥N];上海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钟金宏;教案的有效组织工具[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胜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陶舟;农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实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刘晓芬;江西高职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美霞;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曲思伟;面向数字化校园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8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袁文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职能认识的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7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97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