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试析青少年的社会态度

发布时间:2017-12-17 10:22

  本文关键词:试析青少年的社会态度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社会态度 结构体系 心理健康


【摘要】:青少年的社会态度是青少年对社会现象或事务所持有的评价与内在的行为倾向,其内在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图三种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的结构系统,青少年的社会态度包括核心态度、非基本态度和边缘态度等,核心态度决定着其他态度子系统。青少年的社会态度结构具有结构性、社会性、复杂性以及功能抗变性等特征。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暴风骤雨时期,从青少年的爱情态度、职业规划态度和自我和谐态度分析青少年的社会态度,分析影响青少年社会态度结构的各种因素,能够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升其生命意义感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1年度一般项目《当代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研究》(项目编号:11YJA190007) 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以及接触社会事务机会的增多,青少年会逐渐形成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态度,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体验以及学习习惯、生活行为也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态度结构。对某个特定目标的社会态度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里的认知、情感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虹;;把握从众现象 实施科学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2 朱兰芳;;大学生思想教育心理问题探究及危机干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孙季成;章莺;傅振磊;;当代浙江农民体育需求与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杨一平;对人生观教育的另一种解读——来自生涯辅导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彭未名;生存与觉解:交往德育的本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7期

6 郑晓江;论生活与生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葛秋萍,殷正坤;基因技术对生存世界的重塑及其目标选择[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8 斯勤夫;;影响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因子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9 郑晓江;论现代人之自杀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梁彩花;;和谐社会构建心理学视觉[J];求索;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立军;;可持续发展教育文化简论[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倩;;重拾气象新闻节目的贴近性[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伟红;;诗的心理治疗作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王洪琛;荒诞的人——加缪文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5 方针;用户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禹卫华;中国大众媒介信息流程中的第三人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杨;凤凰电视文化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李仲天;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际舆论调控[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10 潘孝富;生产型企业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添祥;广西第九届运动会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新梅;维吾尔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明明;长春市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盛开莉;拓展安徒生童话研究的成人空间[D];兰州大学;2006年

5 陈新洋;昆明城市公共空间主观评价探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荆红红;转型期城市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冯琦媛;变态人格控制下的杀人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文玮玮;电视情感类栏目生存状态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9 邢晓虎;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婷;CBID系统可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俊,叶浩生;论人文倾向在主流心理学中的发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2 郭永玉;关于“人格”的界说及有关概念的辨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3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任俊,叶浩生;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6 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7 任俊,陈晓娟;心理学非人性化和人性化的矛盾与冲突[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8 田录梅,李双;自尊概念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9 任俊;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心理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平;;青少年网瘾的心理成因及干预[J];大众心理学;2007年10期

2 惠达;;青春期为何而“烦”[J];农家参谋;2011年08期

3 何昕;王召芳;李晶;;大庆地区初中青少年积极情绪的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唐淦琦;孟琳芳;J.Huang;;潮流背后的思考——青少年性别观念的改变[J];大众心理学;2008年06期

5 陈妮娅;;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娉;;青少年自我表露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的问题[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4期

7 皑雪;;抑郁是一种病[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4年05期

8 吴锡改;宋海龙;;论青少年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9 蒋桂芳;;青少年逆反的内在动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慧敏;;由打渔人的故事想到的[J];大众心理学;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R,

本文编号:1299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99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7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