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信息化概览
本文关键词:美国教育信息化概览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息化 学生学业成就 联邦教育部 教育技术 国家教育 教育系统 教育变革 技术规划 学习资源 数据库
【摘要】:正一、国家统计数据一览二、教育信息化亮点作为信息化发源地的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变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在最近16年里,美国联邦教育部更是先后4次颁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用以指导国家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最新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于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国家统计数据一览二、教育信息化亮点作为信息化发源地的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变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在最近16年里,美国联邦教育部更是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鲍传友;何岩;;美法教育行政体制中的学区:比较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祝智庭;贺斌;;解析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3 余胜泉;陶丹;;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2 周由游;施建国;;技术推动学习的新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强;;《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教育项目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4 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5 孙波;赵慧勤;李丽;张春悦;;三维虚拟教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6 刘清堂;刘梅;谢燕辉;李浩;胡敏;;面向村镇的教育资源分类体系研究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7 梁林梅;;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8 任友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9 冯刚;姚志强;;美国学区管理权力分布发展态势[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5期
10 石灯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法国教育督导制度[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茅卫东;[N];中国教师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馨;;浅议教师教育信息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4期
2 郑志明;信息化与学校的电化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王少华;走近教育信息化[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史克学;张喜琴;;广义教育技术视野中的高校教育信息化[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02期
5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变革[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1期
6 顾通达;试论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继续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顾秉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余胜泉;;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6期
9 李月华;;教育信息技术中外比较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守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分析与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4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红伟;何小微;;山区信息化教育技术现状调查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8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安转红;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市场三维推动[N];科技日报;2002年
2 王晓飞;2009十大教育信息化事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汪蔚;教育信息化 没有终点[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实习生 曹漪洁 记者 马瑛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N];浙江日报;2000年
6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谢涛;教育信息化:市场在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9 李军;天津教育信息化 还原教育的初衷[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余峧;教育信息化突破“PC+课桌”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振峰;基于知识管理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志成;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散国伟;湖北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刁礼新;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兰;基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魏方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0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0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