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内涵、意义及内在路径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内涵、意义及内在路径
【摘要】: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包括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地自觉地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批判、创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发展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创造性。它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路径是:提升教育专业精神;在自我反思和研究中成长;在合作、互动中成长;终身学习:教师的阅读。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必然结果。所谓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包括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地自觉地承担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曹长德;研究型教师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7 方新普;杨叶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8 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郑旗;“关键事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秀敏;;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闵钟;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江;重庆市城区中学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中价值取向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卢法斌;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建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戚宏波;浅析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自主[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2 朱小蔓,笪佐领;走综合发展之路 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跃进;开放式校本教师培训的“开放”内涵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年03期
2 臧平;教育创新[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李酉亭;张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TPDS[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黄小英;开好《教育技术学》课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5 李焕英,刘秀台,李铁旺,郝小平;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年02期
6 蒋向红;师德内涵和师德建设[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李楠;段旭;;核心课程及给我们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夏心军;对教育公平的再认识[J];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9 赵洁;;论教育公平内涵的时代特征[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刘佳;;浅析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原则和实施方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淑猛;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梅玲;浅谈科学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岳喜凤;教师专业化:理念重建与内涵拓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桂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探赜[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苗田翠;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沈大山;学校道德领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子娜;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2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0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