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育才公学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上海育才公学之研究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育才公学 办学模式 课程与教学 教师队伍 学生群体
【摘要】:近代上海发达的对外贸易,催生了一批仿照欧美办学模式而创立的新式学堂,育才书社就是其中的一所。而后,育才改归工部局办理,正式更名为育才公学,逐渐发展成为享誉沪上的中学名校。本论文研究的正是育才公学的办学历史。 第一章纵向梳理育才公学的历史。1901年1月,英籍犹太商人埃丽斯·嘉道理创办了育才书社(Ellis Kadoorie School)。1912年9月2日,育才正式改归工部局办理,更名为"Kadoorie Public School for Chinese",中文名为“育才公学”。此后,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校体制日渐完善,位列“工部局四大公学”。由于日本侵略军开进租界,孤岛不复存在。1942年11月5日,汪伪政府接收育才,学校更名为“上海特别市立育才中学”。 第二章从培养目标、管理体制和学生管理入手,分析和总结育才公学具有英国公学特色的办学模式。学校突破了书社时期培养洋文职的局限,人才培养向多元化发展,注重造就学生的完满人格。学校管理工作在工部局、嘉道理家族、中华教育会,及香港大学等各方监督之下进行,校长既是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又是教学质量的监督者,更是学校内、外部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校规,从细节入手,抓学生管理。 第三章着重讨论育才公学“文理兼备,中西汇通”的课程与教学,并试图清晰地呈现出学校的课程与学制改革之路。另外,学校丰富的课余活动,使师生同乐其中,促进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我们又一次瞥见了英国公学影子。 第四章从教师选拔与构成、教学水平和待遇等方面探讨育才公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展示育才教师的个性魅力与善教乐教的风采。 第五章从生源构成、学生数量变化、学业表现、就业状况,及参与爱国民主运动的情况等方面勾画出育才公学的学生群体特征。并对《育才公学纪念刊》进行作品分析,展现出育才学子智力与体力协调发展的整体面貌。 最后,结语将从育才公学看上海和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征,揭示育才公学的办学历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启示,理清育才公学与育才中学的关系。
[Abstract]:Shanghai modern foreign trade, has spawned a number of new school running mode and the creation of modeled Europe, Yucai publishing house is one of them. Then, change to the Municip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officially renamed the Yucai,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famous Shanghai elite school. This thesis is Yucai School History.
The first chapter combed Yucai's history in January.1901, a British Jewish businessman Ellis Kadoorie founded the publishing house (Ellis Kadoorie School) at.1912 in September 2nd, officially changed to the Municip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renamed "Kadoorie Public School for Chinese", the name "Yucai". Since then, the school expanded, the school system is perfect, in the "four municipal public schools". Because the Japanese aggressor troops marched into the concession, island ceased to exist in November 5th.1942, the puppet government received training, the school changed its name to "Shanghai City Yucai Middle School.
The second chapter starts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udent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Yucai School patter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ublic school. The school break through the training period of the civilian Ocean Press Limited, personnel training to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developing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 school management work in the municipal Council, the Kadoorie family, Chinese Education Associ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other partie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rincipal, is the school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or, is the school, external relations coordinator. The school also developed strict school rules, details from the start, grasp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Yucai "Arts and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uitong", and tries to present a clear picture of the way of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al reform of the school. In addition, rich schoo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fu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o once again we caught a glimpse of the British public shadow.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f Yucai public school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 selection and composition, teaching level and treatment, and demonstrates the charm of Yucai teacher's personality and the style of good teaching and music education.
The fifth chapter from the source composition,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employment statu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patriotic democratic movements. Outline the characters of Yucai's students. And the "Yucai memorial volume > works analysis, showing the Yucai students mental and physic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appearance.
Finally, the conclusion will see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ducation in Shanghai and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ucai public school, and reveal the Enlightenment of Yucai public school's running course to our education, and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cai public school and Yucai Middle School.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晶华;;“绅士风度”对英国公学的积极影响[J];文教资料;2008年04期
2 朱金顺;有关鲁迅先生去大夏大学演讲的考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3 郑映霞;;英国公学的办学模式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启示[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钟春翔;简析清末同盟会在山东的教育活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李仲华;艰苦、严格的贵族学校——参观英国伊顿公学有感[J];世界文化;2004年05期
6 吴明海;英国伊顿公学的英才教育[J];中国教师;2005年05期
7 易红郡;;公学: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仲兰惃;回忆陶行知先生——纪念陶先生诞辰九十周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9 杨永华,肖周录;黄克功事件始末[J];人文杂志;1997年04期
10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教育史料选辑(下)[J];档案与史学;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如平;;十九世纪英国公学的家庭伴读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第一届二次理事大会纪要(公学字[2003]43号)[A];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2003年文集[C];2003年
3 徐充;熊汗青;;在战火中锻炼成长的抗大九分校[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泽群;;在新四军苏中公学的一次采购任务[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5 李辉荣;;织金县大木戛小学办学历史探析[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赵立中;;构建自治平台 打造平安校园[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7 汤重天;;试论地方工科院校的办学特征与教育定位[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8 海笑;;闯过“封锁线”——回忆“苏公”筹备时的一段生活[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9 ;金华市第五中学[A];金华市科普示范学校经验汇编[C];2004年
10 ;华中农业大学简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把握教育发展机遇[N];南方日报;2009年
2 陈霄英;北京物资学院与圣彼得堡国立财大开展科研合作[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剑;教育园地的一朵奇葩[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4 张利平;生命之上[N];中国教师报;2011年
5 辽宁科技大学 杜薇;提升大学内涵和品质[N];鞍山日报;2010年
6 记者 江东洲 刘昊;科教兴桂的排头兵[N];科技日报;2008年
7 赵宗荣;务实中创新 和谐中争先[N];陇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欧阳铁强 通讯员 张迎波;风好正是扬帆时[N];湘潭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一所学校的原生态教育情结[N];衡水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南京晓庄学院“行知”理念薪火相传[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纯真;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书华;《荆公新学初探》[D];河北大学;2001年
3 殷建华;走向教育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志良;19世纪中后期英国科技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7 张萌;示范性高中办学国际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勇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士杰;学校社会资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富伟;上海育才公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瑞瑞;胡适与中国公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春玲;雅礼中学办学历史研究(1906-1951)[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丁芳;英国伊顿公学办学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梁淑红;英国公学的特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蔡爱丽;中国公学学潮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鹏;托马斯·阿诺德体育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葵;论托马斯·阿诺德的公学改革及影响[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9 周建福;江西共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邱晓蓉;Q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9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