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入社会不公信息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摄入社会不公信息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出处:《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不公信息 社会认知 公正世界信念 大学生
【摘要】:运用半结构个别访谈法,对45名大学生关于信息中不公正成分的态度与反应特点进行访谈分析。结果表明:51.1%的大学生对公正持消极态度,认为公正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甚至是难以实现的,,绝对的公平公正是不存在的。大学生对媒介信息中不公正成分的反应特点有三种类型:一是愤怒抵制;二是无奈同情;三是平淡接受。 采用实验法考察社会不公信息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的影响。192名大学生随机区组,分别接受联系密切社会不公信息、国内其它社会不公信息、国外社会不公信息和非社会不公信息刺激。结果显示:三种不同类型社会不公信息对大学生社会认知均有显著影响;联系密切社会不公信息和国内其它社会不公信息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显著高于国外社会不公信息;月平均消费不同的大学生社会认知的改变有显著差异;过去遭遇过不公平对待的大学生和没有遭遇过不公平对待的大学生社会认知的改变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身体状况和安全感与社会认知的变化有显著相关。
[Abstract]:By using the semi-structured individual interview method,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attitude and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45 college students about the unfair components of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1.1%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d a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justi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justice is relative, conditional, even difficult to realize, and absolute fairness and justice does not exist.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unjust elements of media information: first, anger and resistance; Second, helpless sympathy; Third, plain acceptanc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injustice inform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cogni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 192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ocial injustice inform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ocial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nfluence of closely related social injustice information and other domestic social injustice information on social cogni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foreign social injustice inform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cogni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monthly average consump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cogni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been treated unfairly in the past and those who have not been treated unfairl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condition and sense of security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cognition.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瑜;;基于心理学的人性观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2 耿晓伟,郑全全;自我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年01期
3 马川;李晓文;;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及研究角度发展[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4 李妍;贾林祥;;试析心理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5 李志勇;;内隐记忆在社会认知领域的应用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王智;江琦;张大均;;网络成瘾者的启动效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7 陈莉;;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浅议信任文化生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电芝;马前广;杨会会;;农民工社会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9 徐伟;孔令玲;;论幼儿心理理论的教育[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10 孙立云;社会认知的心理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波;李夫转;;社会认知中的相关性维度与有意遗忘现象[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力平;;焦虑、抑郁症状个体的社会认知特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罗跃嘉;;社会认知的脑成像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昕亮;;宗教信仰与心理治疗:社会认知的角度[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赵玉芳;;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社会认知-行为模型探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姚雪姣;武建芬;;基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永明;贾林祥;;社会情绪发展及其调控对社会适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朱丽雯;刘惠军;;儿童心理理论与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姚莉;邵智;赵斌;;整合疗法干预儿童孤独症社会认知的临床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妍;;试析ToM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晓杰;催生社会不公的和谐隐患[N];济宁日报;2006年
2 李宣良;污染企业“上山下乡”,加剧社会不公[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英国地产泡沫困扰工党政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朱迅W
本文编号:1399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9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