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学习特性看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发展路径
本文关键词:从教师学习特性看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发展路径 出处:《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学习研究源于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从被动专业化转向主动专业化的趋势,具有中国情境的教师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背景中发生和发展的。通过对教师学习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学习特性影响下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行为的改变方式(以体验、结果和团队为导向),并探索了教师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教师的专业管理,引导重于评价;给教师的改革尝试以宽松政策的支持与鼓励;鼓励教师结成各种形式的研究团队;使教师工作、培训、研究三位一体;根据教师需求提供培训指导)。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teacher learning originates from the trend of passive specialization to active speci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 learning with Chinese context is taking place and developing in the practical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lear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chan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behavior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taking experience, result and team as the guide), and explor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ers' learning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for teachers). Guida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aluation; To give teachers' reform attempts with th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of loose policies; Encourage teachers to form various forms of research teams; Teachers work, training, research trinity; Provide training guidance according to teachers' needs.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理解教师学习的含义与特性1.教师学习的含义“教师学习”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正式在文献中出现,当时的含义与“教师发展”的意思接近,近年来“教师学习”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词在文献中高频出现,并主要指人为干预条件下的教师变化。[1]教师学习概念从教师专业发展中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刍议“泰勒原理”与我国新课程改革[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2 张楠;;新课程下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之我见[J];华章;2011年19期
3 刘芳;;关注“心”的课程改革[J];贵州教育;2011年13期
4 鲍成中;;让新话语转化为课堂教学力[J];学校管理;2011年04期
5 张拴云;;《学记》对教师专业化的现代启示[J];教师;2011年20期
6 查金凤;;浅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心理健康[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7 方河成;;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8 陈雨亭;;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课堂教学文化创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建敏;;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2期
10 崔淑靖;;浅议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课堂教学[J];考试(教研);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周原;;实施校本教研策略,促成教师成长[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余武;陈庆军;;试析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创新[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问题较多 规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缓[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8 解国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积极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张素明;;加强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举行2004年学术交流大会[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志纯;新课程改革以农村为重[N];安徽日报;2004年
2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宋维萌 吴颍惠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业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史学贵 贵州省毕节实验区教育局局长 单秀梅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老师;新课程改革 让教育走近实践[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尹才伟 陈然 武胜记者站 段毅刚;推进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N];广安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郭晓静;新课程改革新在哪里[N];重庆日报;2003年
6 叶慧君 丁德龙;新课程改革不拒绝“作秀”[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记者 黄志武;扎实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N];西藏日报;2004年
8 赵仁梅;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N];西藏日报;2004年
9 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 卜延中;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高 原;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2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承敏;教育随笔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6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丹儿;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万海堂;新课程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史品南;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孔令桐;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师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红梅;新课程下学生质性学业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熊盛才;基于网络环境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6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3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