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教育公平与教育的社会分层流动功能

发布时间:2018-01-18 12:35

  本文关键词:教育公平与教育的社会分层流动功能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 教育公平 社会分层流动


【摘要】:教育与社会分层流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社会底层成员可以通过优异的教育成就流向上层社会;也有人提出教育是社会集团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教育具有复制社会等级、阻碍社会分层流动的作用。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教育公平在社会分层流动中的作用。教育能否促进社会分层流动,取决于教育是否公平。在新世纪,我国出现了学生辍学、考生弃考的"读书无用论",其原因是教育不公平现象弱化了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
[Abstract]:Education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tratified mobility. Some people think that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cial stratified mobility, and members of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can flow to the upper class through outstand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It has also been suggested that education is a tool for social groups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that education has the ability to replicate social hierarchies. Both views ignore the role of education equity in social stratified mobility. Whether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cial stratification flow depends on whether education is fair in the new century. In our country, students drop out of school and students abandon the examination. The reason i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education inequality weaken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social stratified flow, and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social stratified flow. We mus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al results.
【作者单位】: 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教育公平的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jyte1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教育公平在教育实现社会分层流动功能中的作用教育公平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普通的学子到学界的专家都十分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它在促进社会分层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教育公平问题的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公平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王宝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对策研究——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李轶芳;;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冲突理论述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5 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王兆,王景,祁晓云;功能主义与冲突论的对峙——传统的教育功能观及其面临的挑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7 董泽芳;王彦斌;;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婵;[N];北京科技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诺;;从功能主义教育观看中学语文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杜屏;李宝元;;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袁连生;;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靳贵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性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正瑞;;为教育公平祛魅——对结构功能主义教育公平观的再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卞康;;论应试教育的形成机制[J];成功(教育);2008年09期

7 王守恒;金本能;;构建和谐安徽背景下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选择[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柳海民;娜仁高娃;王澍;;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罗克文;黄馨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教育公平与政策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史红选;朱柱;;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黄照旭;;简析我国高考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不足[A];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耿静静;;当前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基于城乡差异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萍;沈红;;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保障机制——Eugene Lang实验的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晶;;高等教育高收费:现状、原因及对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岳昌君;;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人学机会均等化(初稿)[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5 应建庆;教育中的知识合法性[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启进;结构的力量:社会结构与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丽;青岛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秀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李运涛;蚁族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志刚;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农民的社会流动[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昆,谭开林;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流动功能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刘民权;俞建拖;李鹏飞;;学费上涨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分析——基于结构性和转型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陈文,彭海珍;人才何时能西飞[J];北方经贸;2001年02期

4 郑淮;略论我国的社会分层变化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文慧莉;论义务教育的质量公平[J];教育导刊;2004年04期

6 谢作栩,罗奇萍;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7 李治邦;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8 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9 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10 张德祥;高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茜;;关于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鸿;;对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4期

3 周燕;余文蕙;;学前教育公平理论探析[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年09期

4 邓银城;;论教育过程公平与学生的差异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卷首语[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年01期

6 郑勇;;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7 李政;汤术峰;;教育公平与我国教育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8 宋昀霏;曹甲申;;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吉林省教育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9 朱家贤;;解读教育公平[J];华夏星火;2005年Z2期

10 高政;邓莉;;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佳s,

本文编号:1441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41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