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平衡”教育发展观论析
本文关键词: 教育发展 郭秉文 平衡 和谐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平衡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因而,人们习惯于通过斗争和"冒进"的途径或方式来促进教育的进步,但却带来诸多问题。于是,人们转而从"和谐"与"平衡"中寻求发展,而这正是郭秉文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郭秉文认为发展教育应该平衡好通才与专才、人文与科学、师资与设备、国内与国际、学术与事功等方面的关系,唯有平衡乃能和谐,唯有和谐乃能进步。
[Abstract]:The contradi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 Because of the fighting nature of the two sides , the imbalance is unconditional and absolute ; therefore ,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seeking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way or means of struggle and " offensive " , which is the core content of Guo Bingwen ' 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view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郭秉文(1880-1969),祖籍江苏南京,生于上海,是中国学人中的第一位教育学博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校长;我国第二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简称“东大”)的创始人;上海商科大学即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的创始人;第一、二、三届世界教育会副会长。郭秉文长南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建国;;怎样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年05期
2 成长群;肖昊;;试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品质[J];学习月刊;2008年02期
3 刘娟娟;王林清;李俊杰;;论成人教育的科学发展[J];成人教育;2008年09期
4 周峰;从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学习邓小平的教育发展观[J];教育探索;2002年11期
5 李国;;科学教育发展观与德育新观念的树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Z1期
6 田圣会;肖昊;;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10期
7 李立国;教育发展观的批判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8 詹三瑞;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指导学校规划——学校规划、策略管理与科学教育发展观之比较[J];西部大开发;2005年03期
9 吴兵;江波;;邓小平教育发展观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杨相谦;知识经济与教育发展观的转变[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心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确立全面的教育发展观[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2 徐传来;;积极心理学——平衡的心理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董渠清;曹保恒;赵文忠;;长钢铁钢工序平衡探讨[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4 邓程;;论名词句[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宁;;太极拳是现代人调整身心活动平衡的好办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韩晓燕;迟毓凯;;寻找迷失的自我:社会比较的威胁效应及平衡策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岳瑜;延波;徐锐敏;;毫米波四位数字移相器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8 马绍良;林玉胜;;电解槽能量平衡的启示——兼山东铝业200kA电解槽能量平衡分析[A];第二届全国延长铝电解槽使用寿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波;;感觉刺激鞋垫对姿势畸形矫正效果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高新洲;扈恩征;;优化烧结生产组织的探讨[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国荣;福建六项措施保平衡[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小兵;平衡客户创新[N];中国电子报;2001年
3 宝木;新邮大幅缩量平衡仍是悬念[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4 李建胜;这样的平衡要不得[N];中国邮政报;2001年
5 上海新兰德 陈晓钟;近期平衡格局可能被打破[N];山西日报;2000年
6 新摘;饭店要好须平衡[N];中国质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包冉;Bill LaRosa:平衡的力量[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平衡市中的解套良方[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9 萧何;微妙的平衡[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靳湘云;今年全球钯供需有望平衡[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静晖;论中国转型发展中行政指导的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2 魏燕;平衡的寻求:在道德和美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坤;财产、契约与企业[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卫东;美国外交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李东;纵向支撑框架稳定性分析及支撑设计要求[D];浙江大学;2005年
6 宫雪;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周亮;装配线平衡的最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建文;公司合并中的利益相关者法律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盛振宇;性权利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曹晓峰;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梁丽丽;完善江苏省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吴朝晖;叙事与效果的平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继承;寻求冲突中的平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毛忠强;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卓;中国婚姻挤压定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宋娟;舆论监督权制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悦;“平衡”—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诉求[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442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4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