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毛泽东教育思想比较论要
本文关键词: 孙中山 毛泽东 教育思想 比较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孙中山与毛泽东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为教育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倡导教育兴国,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实行民众的普及教育;都强调立志报国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主张进行爱国教育、修身教育、启智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和社会实践的教育方法改革等。但两人教育思想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孙中山关注的往往是上层士大夫有识之士和有为青年,而毛泽东关注更多的是贫苦工人和农民;孙中山更侧重西方自然科学和军事训练等内容,而毛泽东则更多的是让下层贫苦民众"写得、算得"以及唤醒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反抗精神等。
[Abstract]:Sun Zhongshan and Mao Zedong are fully aware of the strategic position and role of education, think that education maintains the lifeblood of the country, advocates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country, advocates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implements popular education. They all emphasized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serving the country and developing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dvocated patriotic education, self-cultivation e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al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aptitude and social practice. Howev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the two is also obvious. Sun Zhongshan often pays attention to the upper-class literati and officials with insight and young people. Mao Zedong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poor workers and farmers; Sun Zhongshan puts more emphasis on western natural science and military training, while Mao Zedong is more likely to let the underprivileged "write and calculate well" and awaken their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and spirit of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黄石理工学院机电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黄石理工学院2010年度校级青年研究项目(10yjr49Q);黄石理工学院共青团调研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一位具有远大眼光和经国济世宏伟抱负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既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又接受过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训练。由于他本人特殊的人生经历和传奇际遇,他的教育思想浸染了时代以及自身性格和人生阅历的深深印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哲,张忠家;毛泽东人学思想略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3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4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5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6 胡卓然;试述孙中山“权能分治”学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齐卫平;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与中国先进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罗晓春;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9 李衍增;;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石文玉;毛泽东妇女观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且岸;;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论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王兴国;;论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创新[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庄汉;;依法行政与政治文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5 王少青;;毛泽东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林建煌;;也谈文艺的工农兵方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黄铮;;孙中山关于发展广西经济的思想主张[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于萍;;浅议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邹佩丛;;机器和人才是孙中山振兴中国经济的主体依靠力量[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时英;;孙中山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经济建设思想——重读《实业计划》[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田守业;国民党改组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肖红松;洋务运动时期直隶的陆军变革[D];河北大学;2000年
3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彭小舟;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学;2001年
5 向运平;沉沦的体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张素蓉;试论邓小平的主权思想及其世纪挑战[D];苏州大学;2001年
7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甄红菊;中国反对封建主义评析(近代以来)[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及其对周作人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汤建荣;评张君劢的人生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炳旭;孙中山教育思想述论[J];东岳论丛;1994年05期
2 杨忆宁,杨治亚;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事业[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吴锋;孙中山早期社会办学思想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7年03期
4 胡凤琪;;孙中山谈青年学生立志[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4期
5 孙映江;发展教育 振兴中华──孙中山教育思想评议[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6 晏立豪;略论孙中山的教育思想[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王新凤;论孙中山普及教育的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8 姚蕾;简论孙中山教育现代化思想的现实意义[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余晓宏;略论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两个突出特征[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杨金鑫;;试论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尉gq君;;浅谈辛亥革命与澳门公民教育的发展路向[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燕英;学习孙中山爱国精神[N];中山日报;2007年
2 记者 曾淑花;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N];中山日报;2006年
3 方晓东 徐卫红;学习、学习、再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特派记者 苏小红 通讯员 李润秋;建议两知名学校“义结金兰”[N];中山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何祥生 原子 梁坚义 见习记者 刘佳 刘媛媛;师德铸师魂 班头领班风[N];黄石日报;2006年
6 杨鲜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寻找精神资源[N];湖北日报;2010年
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毕诚;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历史使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乔幼轩;从构建和谐社会谈发展和谐教育[N];开封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蔡继乐;回归十年 龙的传人共聚国旗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黄春开 胡莹;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才溪的文化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燕晓;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2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月晖;建国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汪鹏;论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李磊骏;毛泽东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腾文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焦海涛;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汤志华;论早期毛泽东的教育救国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孔庚;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科教兴国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黄宝春;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喻慧;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蒲自林;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4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