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能力研究论纲
本文关键词: 德育能力 素质模型 德育实效 出处:《教育探索》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前,教师德育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研究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德育能力研究既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又能推动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化。教师德育能力研究应该从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学校德育任务、德育特质、德育实践中各个主体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要求和认识等方面展开,并建构教师德育能力素质模型。
[Abstract]:At present,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can not get due attention,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 research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al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task and moral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the requirements and cognition of teachers' moral ability are discussed, and the quality model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中心立项课题(PER2011-004) 四川省教育厅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重点项目(Z11140)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德育是教师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德”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德育研究者对制约德育实效的教师德育能力关注得比较少,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者,对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也关注不够。一、目前教师德育能力研究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德育能力是指教师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裕鑫;高校管理育人简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邱镛妃;;以生活为中心 构建生活德育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柳清秀,龚新琼;高师院校培养教师的教育理论课程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年02期
4 何期;;美国品德教育的复兴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7年01期
5 甘波;;试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现代建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永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永刚;制度架构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宇;增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于惠;高校主体性德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莹瑶;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郑光才;论道德回报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艳琴;青少年暴力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杜春梅;人本化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韦立东;“价值澄清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移植与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尹利平;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高校道德教育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莉;从知行分离看道德教育的缺失[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静;素质教育与素质模型[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姜玉莲;姚文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2期
3 袁为民;刘立新;;当一把手队伍新老交替高峰期到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9期
4 匡兴华;吴东坡;;关于素质教育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年01期
5 娄玮瑜;钟建安;段锦云;;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4期
6 戴锐;德育能力综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7 刘大春;浅谈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8期
8 龚耀南;师范生德育能力的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06期
9 罗箭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家庭德育现状调查及对策——以广西L县为个案[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次林;;试论德育过程中的全息统一关系[J];教育评论;199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肖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素质教育[N];汕头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余红;昆明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N];云南日报;2010年
3 汪国民 记者谭晓畅;我市教育事业呈现“四突出”[N];锦州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武平;中学教师核心能力素质结构及其情景评价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世英;e-Learning与线下培训活动互动策略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书娟;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胜任素质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51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5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