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重庆市初中生归因方式与自信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2 17:48

  本文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生归因方式与自信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总体自信问卷与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对整群抽取的重庆市兼善中学26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的总体自信水平与内归因方式及归因方式的努力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初中生自信的波动性与内归因方式显著负相关(r=-0.21,P0.01);初中生自信的清晰度与内归因方式显著正相关(r=0.29,P0.01)。结论初中生的归因方式对自信水平、清晰度和波动性都有影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ribution style and self-confid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Total self-confidence questionnaire and multi-dimensional-multi-attribution causality scale were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62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Shanshan Middle School. Results the overall self-confidence level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nal attribution style and the effort dimension of attribution style. P values were 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olatility of confidence and the internal attribution sty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intelligibility of confid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ternal attribution style. Conclusion the attribution styl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self-confidence. Both clarity and volatility have an impact. Teachers should give correct attribution guidance to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中心心理学部;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1SKB20)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1],是个体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自信和自卑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是个体对自身的能力、自我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2]。有研究表明,自信总分与心理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岐凤;郑丽;;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潘运;王洪礼;;贵州少数民族中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刘征;杨铖;;中学生人际交往、学业成就特点与归因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4期

4 静进;;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2期

5 毕重增;黄希庭;;清晰度对自信预测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6 车丽萍;黄希庭;;青年大学生自信的理论建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7 毕重增;黄希庭;窦刚;;青年学生自信类型划分初探[J];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8 申继亮;从情绪描述看青少年期到成人期认知结构的发展[J];心理学报;1993年03期

9 韩仁生;中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8年04期

10 秦东波;郑晓宁;黄铎;毕重增;;大学生自信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美兰;蒙汉初中生自信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鸿;中学生自信问卷的编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冰;归因训练的若干研究综述及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罗湘林;;运动归因训练效果的跨情境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陈伟红;;归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4 李太荣;冯文全;;中学生自信培养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张晓宏;;建立大学生积极学业成就归因模式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胡胜利;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7 鲁晓燕;王秀琴;牛建新;冯建荣;;多维度探寻培育大学生自信心的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3期

8 毕重增;黄希庭;;自信与健康[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1期

9 李艳辉;;自我归因理论在高中语文试卷分析中的运用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蒋莉;;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归因分析及归因训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洪彪;斯力格;周成林;;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问题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health and physical self-confid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ports Engineering (CSSE 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杜林致;认知归因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性[D];南开大学;2002年

3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发军;农村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现状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占格;成败归因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海燕;九年一贯制学校环境通识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慧;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测量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梁添祥;广西第九届运动会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8 邓辉平;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舒霞;上海城市弱势妇女群体中单身母亲的婚姻归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建龙,朱振杰;少年运动员特征性运动自信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黄丹媚,张敏强;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3 杨立成;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自信程度的影响[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涂敏霞,刘钧演,陈冀京;穗港青少年自信心比较研究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谢立华;浅谈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 刘敏岚;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刘敏岚,李宁;地方高师大学生的自信与心理健康关系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张甜;谢钰涵;;不同自信水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9 许晓豫;归因理论与学生自信心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姚军;自信心与外语教学[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开强;运动员内隐自信的探索[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婷;朱晓庆;王敏;张庆林;;西南地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2 胡芳;马迎华;程爱李;何雪平;罗晓东;;高安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3 姚晓琳;刘洪;郭成;;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4 杨晓峰;李玮;;内蒙古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6期

5 贺小华;张建育;;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6 左占伟,邹泓,马存燕;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7 孟令珍;;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8 李迎春;;中学聋生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1期

9 江浩;吴振强;段振华;;某医科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评分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10 张静;;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碧英;孙健敏;;公仆型领导对员工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健身;徐美英;黄一民;张锡坤;吴君壁;宋秀兰;;儿童精神卫生偏异的发生率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防治的初步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李占江;;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2:心理论,心技术,,新发展——社会进化与心理进化[C];2010年

5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张妍;向燕辉;陈红;;四川地震灾区群体灾后人格与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邹颖佳;胡竹菁;;重点与普通中学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国华;柳宝祥;李艳祥;邢淑芳;王玉霞;寇双;;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生理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晴;关注精神卫生[N];中国妇女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冬;抚平受伤的心灵[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杨咏梅;直面抑郁症[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钱峰;教普通人学会心理保健[N];健康报;2004年

8 小雪;心理健康应从少儿抓起[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北京回龙观医院 武雅学;医院新增“金融病”救心比救市更重要[N];北京日报;2008年

10 王晨波;心理危机逼近低龄人群[N];工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严开胜;生产型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封丹s

本文编号:1455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55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