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应用本科视角下我国网络教育努力的新方向

发布时间:2018-02-04 10:34

  本文关键词: 网络教育 应用本科 课程建设 发展定位 出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网络学历教育脱胎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受惯性思维与教育体制的双重影响,其方方面面都留下了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烙印。这与我国网络教育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然定位极为不符,削弱了网络教育对于我国整体人才结构的贡献。我国网络教育的主要培养区间——本科教育应走出应然定位与实然状态之间的错位,坚定应用本科之方向。我国网络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应科学整合生成型模式以响应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摆脱精英教育的课程理念,在支持服务方面应将职业发展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在学业考核方面应强化绩效评估以支持应用能力发展,在师资配备方面应培植能够体现培养定位的教师团队。我国网络教育应力争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使网络教育成为与普通高校并驾齐驱的人才培养力量。
[Abstract]:China's network education is born out of full-time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influenced by inertia think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All aspects of it have left the brand of academic research universities, which is very inconsistent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our country's network education which is devoted to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t weaken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twork education to the whole talent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The main training interval of the network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walk out of the dislocation between the ought orientation and the actual state.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market demand, we should get rid of the curriculum idea of elite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design. In the aspect of support service,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should run through the whole training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ability in the aspect of academic evaluation. In the aspect of teachers' allocation, we should cultivate a team of teachers who can embody the training orientation. Our country's network education should strive to realize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the education of non-academic qualifications. So that network education and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forc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习与课程之关系研究”(2009JJD880011)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问:网络教育的文凭国家承认吗?答:当然,网络教育的文凭是经教育部学历电子注册、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问:网络教育的学习与普通高校的学习有区别吗?答:内容基本是一样的,也是高校教师授课;主要是学习形式不同,网络教育的学习大部分是在网上进行的。以上对话是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廖迎春;;对高职院校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蒋成凤;罗立红;蒋善民;肖亦平;;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学习支持及质量管理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王玉丰;;基于我国高校分类前提的反向追问[J];江苏高教;2010年06期

4 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3期

5 赵中岳;;试论应用型本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吴岚;钟志贤;;绩效评估:一种有效的远程教育学习评价方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刘小强;;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模式的选择——关于规范型和生成型学科专业设置模式的比较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12期

8 闫寒冰;;远程教师教育的绩效评估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1期

9 崔德鸿;周保利;;英国开放大学对学生的职业指导[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波;;应用型本科“电路”课程建设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张海燕;;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与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姚远峰;杨银秋;;文化视角下的美国成人学习支持服务[J];成人教育;2009年07期

4 梁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10期

5 王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口译》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李银;;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探析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庄榕霞;王铟;;基于绩效观念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2期

8 戴锡莹;孙跃东;李岩;;基于Kirkpatrick评估模式的网络学习绩效评价模式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1期

9 杨科正;冯东;;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10期

10 闫寒冰;;e-Learning案例研究:教师远程研修模式——围绕“教师教育”与“远程教育”问题线索的思考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任玉珊;窦立军;侯丽华;;基于课程(群)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创新实践[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申小玲;;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3 王淑娟;;远程职业教育学习绩效评价的探索[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斌;李慧宇;彭苗;臧润清;申江;;天津商业大学热能动力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爱闻;陈以;唐立国;陈炎科;;我国高职专升本教育课程衔接刍议[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保鹏;江西理工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解冬青;网络学习的个性化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梦雅;普通高校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迎春;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艳;酒店员工培训的绩效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倩倩;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跃;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学习绩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杨;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秦芳;科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炜佳;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嵘;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谢利苹;;对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4 俞俏燕;邬大光;;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5 魏志慧;黄复生;;美国远程教育:阿波罗模式——访阿波罗国际公司前中国区营运总裁胡继旋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张晓磊;王倩;;近十年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彭秀芳;改革高职教育考试考核制度和方法的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2期

8 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3年13期

9 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Z1期

10 王泉根;评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有关文学学科设置的不合理性[J];学术界;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邬大光,,厦门大学副校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虹;张翼;周宇菲;李秀惠;高澍苹;刘玉村;;试析医学远程教育课程的建设[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年05期

2 ;媒体聚焦[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2期

3 孙勇强;;网络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4 张军儒;赵文中;刘菊玲;;网络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2期

5 赵文中;张军儒;;网络教育中的助学服务——以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年07期

6 张巧云;;坚持规范办学 确保培养质量——中南大学网络教育介绍[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4期

7 应卫勇;姚俊;陈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教育定位与发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李红;党跃武;张磊;;高校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与改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0期

9 马羽安;;构建有效的网络教育教师激励体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9期

10 卓静;;浅议高校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佩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徐欣;张玲华;邓立新;;利用学科在线教育网站提高教学效果[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任清红;罗康武;杨天会;;子课题总结报告⑤ 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4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史宝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谈[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6 五中心理教育课题组;;教育行动研究:由被动科研走向自主科研——南京五中心理教育研究的转向[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陆文勤;;江阴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陶岩;孙成起;;21世纪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高福莲;马全祥;蔡新华;路军秀;袁向山;杨杰;张桂娥;;精品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培养[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小玉;周丽;;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加良;香山文化与学校课程建设[N];中山日报;2006年

2 高祥龄;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N];济宁日报;2008年

3 吴江市教育局 史建荣;在课程建设中深化素质教育[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马玉环;提高质量的关键:加强课程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版编辑邋姜丽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欧群慧 罗吉华;地方课程建设在民族地区大有可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静 采写 黄鑫;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创造新模式[N];经济日报;2010年

7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王定新;教育的终极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8 本报记者  宋晓梦;让文化浸润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9 采写 实习生 李广荣 刘金练 杨涛;特色课程:菁菁校园有“奇葩”[N];中山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群英;网络教育凭什么[N];网络世界;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汉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茂;我国网络教育学院个性化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冯奕z

本文编号:1490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90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