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8 16:34

  本文关键词: 大学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 信息化教学学术能力 出处:《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参照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理论分析,本文对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信息化教学能力基础、一般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层次构成,而各个层次又分别包含了相应的子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基础包括智力基础与技术基础;一般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设计能力、信息化操作能力及信息化监控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则指信息化教学学术能力。最后,本文提出了提升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途径。
[Abstract]: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y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and holds that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The subject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 and each level contains the corresponding sub-competence: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foundation includes the intelligence foundation and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includes the information design ability, Informationization operation ability and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bility; subject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refers to information teaching academic ability.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ways to enhanc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编号:ECA090455)“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12LZUJBWYB065)“高校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姚利民;綦珊珊;;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若明;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贻强,杜月秋;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朱俊玲;我国高等体育师范教育若干问题的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李Oz宁;创新型教师与教育学教学——兼评刘亦农等主编的《新编普通教育学》及《新编普通教育学辅助教材》[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7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8 马健生,张艳敏;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胡钦晓;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演绎的文化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10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石绢;刘就女;;信息在工程图教学中的作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能力建设新思考[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李英杰;;东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5 朱旭东;;试论现代国家构建背景下的公安机关制度能力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韩水法;;什么是政治哲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传友;关于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晓燕;西部农村中小学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胡乡峰;中学物理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聂立川;数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苏青;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素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一思;高师化学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形成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林晓军;大连市中学生体育学习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卫花;21世纪中国成人高教教师的能力结构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黄伟,谢利民;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申继亮,姚计海;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7 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8 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9 南国农;高校信息化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李艺;颜士刚;;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聂蕙;论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高校教师角色[D];中南大学;2004年

2 邬开东;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交往[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玉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李军霞;师生教学对话:问题及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莉亚;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校本培训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代武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小敏;;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质量保证[J];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2 李秀梅;;用高雅艺术打造龙江一流名校——齐齐哈尔大学交响乐团发展纪实[J];艺术教育;2004年02期

3 张桂华;;好心的误导[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4 刘茹;;“自主”与“嫁接”——兼谈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5 宋俐娟;;心通则艺通——如何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6 袁沙生;;惩罚,一种心理怪圈[J];大众心理学;2003年12期

7 杨军利;;涂尔干教师职业意识思想论述及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1期

8 陈庆礼;;博弈论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不合作现象的审视与超越[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杨玉强;董悦;殷明;韩丽艳;;CSCW支持的教师协同工作网络平台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邱学华;;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欣;;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徐学俊;;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隐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五俊;邓健;;高校组织中师生信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邓立新;崔景伍;;教师授课质量考评引发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涛;;钟敬文先生的学校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妍;吕培瑶;张瑞娟;赵凌燕;梅林;;中小学情感教育模式的探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刁福山;;钻研教学 勤于育人[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9 朱利娜;樊琪;;大学师生课堂互动观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妍;许芳;张瑞娟;;小学生自尊、情感和自我和谐性的关系[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庆春;教育,是否是你准备交付生命的事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博士生 沈文钦;我心目中的卓越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成同社;年轻一代应如何做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龙敏飞;学生威胁老师底气从何而来[N];中国商报;2011年

5 朱四倍;切忌学术“自我矮化”[N];科技日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刘东风;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徐敏;谢师恩为何会“厚此薄彼”[N];解放日报;2010年

8 实习生 陈杨 本报记者 宋开文;多媒体让老师不再“吃粉笔灰”[N];四川日报;2009年

9 华东师范大学 陈永明;发达国家是如何实施教师聘任制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旅加学者 陶短房;“学霸”是怎样炼成的[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威;大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素娴;大学教师心理契约及其破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朱利娜;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春林;大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张朋;大学教师、师范生、中小学在职教师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6 赵玉丹;校本教研中“大学—小学合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常秀芹;教师合作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尚金鹏;校本教学研究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翠莲;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困境及其策略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海燕;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维护[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5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495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