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四川地区震后2年初中生超自然信念水平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2 01:21

  本文关键词: 自然 自我评价(心理学) 学生 自然灾害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初中生超自然信念水平,为震后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四川地震重灾区和非灾区4所中学的2 299名初中生为对象(重灾区学生1 129名,非灾区1 170名),用修订后的超自然信念量表(PBS)、超未来时间观念量表(TFTP)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结果四川地区初中生的超自然信念分数为76.46±28.32,地震重灾区与非灾区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初中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存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超自然信念水平与超未来时间观念呈显著正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成显著负相关。结论四川地区初中生超自然信念水平普遍较低。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supernatural belief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Methods 2 29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4 middle schools in Si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and 4 middle schools in non-disaster are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ubjects (1 129 students in the worst disaster area). A total of 1 170 non-disaster-stricken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revised supernatural belief scale (PBSU), the Super-Future time perception scale (TFTP) and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Results the score of supernatural belief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ichuan area was 76.46 卤28.32, and the score was 76.46 卤28.32 in the earthquake-hit area.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non-disaster-stricken students (P 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s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and non-disaster areas (P 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s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non-disaster area students. There wa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factors. The level of supernatural belief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pt of supernatural tim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eneral sense of self-efficacy.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supernatural belief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ichuan is generally low.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丹;孙延军;雷雳;;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兴翠;宽恕理论问题与德育价值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淑娟,李朝旭;迷信的信息加工机制和心理安慰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雒焕国;迷信的学习机制探析──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迷信的形成[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4期

3 周东明,谭红专,李硕颀;726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胡韬,刘敏;中小学生认知风格发展差异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安芹,贾晓明,李波,李林英;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非典后大学生小组心理干预研究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6 孔祥军;杨昭宁;李惠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7 崔景贵;现代迷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3期

8 杨现勇,林佳树;论现代迷信的社会心理机制[J];理论观察;2002年04期

9 崔景贵;现代迷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青年探索;2001年03期

10 周舟;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J];青年探索;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国;民国前期迷信问题研究(1912~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宣如;星象学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的人格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丹;大学生迷信心理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玖岭;吴胜涛;吴坎坎;王文忠;张建新;;四川灾区群众社会支持系统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2 赵守良;张保;赵玉芳;;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2期

3 魏军锋;;地震灾区重建期间学龄儿童心理应激源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6期

4 沈潘艳;辛勇;田剑锋;;汶川地震后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乐观偏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5 夏凌翔;石绪亮;;汶川地震灾后初中生自立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5期

6 胡丽;赵玉芳;;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7 原芳如;毕重增;刘占方;;地震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自我评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3期

8 左银舫;;湛江地区950名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9期

9 刘素珍;军人心理问题自我评估结果的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8期

10 龚艺华;;重庆市578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理科 汪卫东;紧急心理救援知识问答[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冯卫东;安抚那颗幼小的心[N];科技日报;2008年

3 严文华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树立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心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河南省禹州市教育局 许朝军;心理阴影不仅存在于灾民中[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抗震救灾中大众心理危机干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赵景文;自然灾害救援中的一支新生力量[N];四平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何丰伦;灾害心理救助亟待“双重关注”[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范正伟;呼唤“心理救灾”[N];人民日报;2008年

9 苗青邋实习生 项聪;心理危机应急干预,离我们有多远?[N];金华日报;2007年

10 何丰伦;灾害心理救助亟待“双重关注”絮叨成“减压”良方[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嫣;自然灾害下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陈兴民;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54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54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