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本文选题:大学生 切入点:积极品质 出处:《兰州学刊》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改变了传统以预防和矫正为主,忽略发展模式的那种以问题导向为主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上。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总结了国内外对积极品质研究成果,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进行了现状调查和分析。
[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is one of the latest advances in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I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problem-orient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f students, which focuses on prevention and correction and neglects the development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ositive qualit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ositive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基金】: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09JDSZ3086) 2010年度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KJ100713)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华;;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惠冬芹;;图书馆员积极人格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06年07期
3 郑红;;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7年04期
4 张晋;;基于人格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初探[J];职教论坛;2006年18期
5 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X;张昌娟;;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求“趣”[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艳玲;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蒙宗宏;论儿童均衡人格的塑造[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彭秀芳;大学生的移情结构及其与积极人格、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余佳莹;美国综合大学心理学系学科分布与优势研究领域[D];郑州大学;2007年
7 王兆轩;高中生与高职生幸福感水平之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吴雨晨;医护人员的乐观人格倾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温娟娟;气质性乐观、解释风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福建;积极心理学对中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3 郑红,王凡;论大学生社会心理压力研究的价值取向[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崔景贵;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人性化[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黄希庭;;压力、应对与幸福进取者[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魏纯镭,马申;浙江省1000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9 袁莉敏;张日f;;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2期
10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兰;曾能毅;;浅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2 陈斌;;“天之骄子”为何不想念书——大学生的心理障碍[J];家庭医学;2008年04期
3 陈丽;隋岩;林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胡月星;情绪障碍,大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诱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5 朱宏;;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J];心理学探新;1991年01期
6 赖延谦;试析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化工高等教育;1992年02期
7 刘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激发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刘云峰,陈刚;浅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王群健,兰云;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04期
10 金钰,宁伟;浅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J];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4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杨岩泽 实习生 白宇飞;众多压力困扰高校学子[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7 实习生 周晨昕 记者 姜澎;两个好消息 不要一块说[N];文汇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张杭;“6·25”大学生杀人事件心理调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李舒蕊;“三个和尚”为何没水喝[N];大众科技报;2006年
10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柯狄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凛;大学生自杀倾向的心理预防和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因素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10 杨仕进;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3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59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