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目的之评析
本文选题:完善人格 切入点:教育目的 出处:《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完善人格"确立为教育目的,详细规定了"培养什么人"的内涵,全面规划了"怎样培养人"的途径,为其经济复兴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Abstract]: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as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specified the connotation of "what person to train", and comprehensively planned the way of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which provided strong human resources support for its economic reviv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教育部社科中心;
【分类号】:G5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和鸣;;课程目标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2 张荷;;泰勒原理与确定教育目标[J];发展;2009年07期
3 杜志章;;中国教育发展的目的、目标——“三个面向”蕴涵的教育发展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蔡国春;我国教育目的理论的若干实践范畴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10期
5 朱慧贤;;课程目标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6 丁念金;走出教育目的研究误区的途径[J];教育评论;1998年06期
7 钟学敏,周笑平;中美教育质量政策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0期
8 刘铁芳;;教育者的遐思[J];人民教育;2008年02期
9 郝云霞;;简论教育的终结目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翟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教育目的问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凤彬;;从社会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朱汉民;;湖湘学派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镜虞;;陶行知的教育哲学观浅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7 蔡芳;罗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目的——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现实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周小李;;新中国教育方针之“血脉”与“灵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晓兰;我州全面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目标[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2 李萍 编译;“欧洲2020战略”教育目标难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 马燕生 江洋 柯常青;欧盟如何落实2020教育目标[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陈瑾;一条走廊也能达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报;2009年
5 雷泓霈;由“将生存能力写入教育目标”想到的[N];贵阳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姜澎;解读上海“十五”计划纲要(草案)教育目标[N];文汇报;2001年
7 师晓星;要反思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目标[N];辽宁日报;2003年
8 记者 叶辉 通讯员 鲁福钧;绍兴县提出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N];光明日报;2003年
9 李卫东;提高健康素质:教育目标的新维度[N];光明日报;2003年
10 马建军;东乡实现“普初”教育目标[N];甘肃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但武刚;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卢珊;卢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洪兰;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研究及我国教育目的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门宪琳;教育目的的重新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3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3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