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焦虑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8-03-26 21:15

  本文选题:焦虑 切入点:中学生 出处:《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02期


【摘要】:目的了解汶川地震18个月后灾区中学生焦虑情绪发生状况。方法抽取地震灾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2 729人,采用青少年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4.6%的中学生存在焦虑情绪;女生焦虑情绪发生比例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63,P0.001);灾区中学生总体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4、14.695,P均0.001);高中生广泛性焦虑得分高于初中生,高二学生社交恐怖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具有地震相关经历的学生焦虑情绪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χ2=20.419、5.155、5.994、38.5141、7.302,P0.05或0.001)。结论震后18个月,灾区中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应重点关注女生、高中年级及具有地震相关经历的学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anxiety stat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18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 Methods 2 729 students of Grade 1, Grade 2, Grade 1 and Grade 2 were selected from 3 middle schools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Results 44.6%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d anxiety, and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in girl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boy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2 / 52.163 / P 0.001), the overall anxiety level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saster are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ational nor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1), the scor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generalized anxie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scores of social phobia of senior two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grade studen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nxiety in the students with earthquake related experien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蠂 2 20. 419 5. 155% 5. 994) 38.514 1 + 7. 302 0. 05 or 0. 0010.Conclusion 18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anxiety mood of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saster area is widespread,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emale students,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with earthquake related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春芳;赵玉芳;赵雪峰;;汶川地震后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2 温圆圆;张建新;刘德辉;于肖楠;廖强;都佳;赵天骄;徐海岗;裴晓迪;沈丽琴;李朝英;陈磊;;汶川震后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11期

3 尹明华;洪森荣;;青少年灾后心理应激障碍及干预模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7期

4 何树德;;地震灾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共病[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6期

5 王凯,苏林雁,朱焱,翟静,杨志伟,张纪水;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6 范方;苏林雁;苏怡;金宇;曹枫林;;12城市儿童焦虑的结构及性别年龄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根芳;;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近期预后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孔春妍;牟春笋;解秀珍;唐忠;;哮喘儿童心理情绪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6期

3 李杨;魏珉;Gayle PAGE;Susan IMMELT;;慢性病儿童应激源 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3期

4 沈玲;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宁志军;丁军;杨伟;;焦虑性障碍儿童情绪问题及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12期

5 李星;林慧卿;葛欣;李玉峰;;学龄期儿童神经性尿频与心理状况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04期

6 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高飞;张建芳;徐正才;徐华;;绘画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亲子关系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1年34期

7 杨远波;张军;刘艳丽;;我国儿童社交焦虑的差异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8 杨华彬,易著文,何小解,汤艳清,阮健,何晓玲;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情绪和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9 卓秀慧,洪琦,罗小杏,梁纯,叶翠容;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10 李飞;苏林雁;金宇;儿童焦虑量表全国协作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阮健;杨华彬;汤艳清;何晓玲;;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文武;王晓笳;胡珍玉;;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情绪问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岩;;新入园儿童分离焦虑的音乐治疗干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石文磊;第一部分:糖皮质素激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下丘脑视上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兴奋性突触调节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汶川大地震后二年北川中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及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曹枫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脑功能影像学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4 耿耀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心理干预[D];中南大学;2006年

5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李杨;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建端;《12~36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修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潘辰;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修订及流行病学调查[D];中南大学;2010年

9 管冰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郭龙;儿童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关系之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彬;汶川地震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林晓霞;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杨帆;长沙市中学生焦虑性情绪的调查和青少年焦虑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陈雷音;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大竹阳一郎;内观训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龙雅芳;西华大学灾后学生心理干预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晓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佳佳;遭受多重侵害青少年的情绪行为特征及执行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庚;罗润生;蔡炳光;;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吴琪俊,马迎教 ,谭盛葵 ,廖建英 ,蒙仕江;百色老区壮族中学生心理卫生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3 张枫;刘毅梅;王洁;马晓健;陆雪倩;;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4 李磊琼;;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5 孙亚维;安农;申建民;;民族自治区高职学院教职工SCL-90测量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6 范一鸣;焦亭;宫瑞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测量[J];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01期

7 扶长青;;地震灾区儿童心理创伤及其干预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井维华;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赵红利;平顶山市农村初中生焦虑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10 邢超;陶芳标;;儿童青少年抑郁与健康危害行为的关联[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成伟;刘华平;窦路明;邢玉梅;郑玉华;王晓成;邢锦;;城市初中生应对方式对其发生心理问题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9年02期

2 张永平;徐锦华;曾丽萍;程杰;杨敏;张海平;刘淑惠;;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3 姚兴华,吴黎明,罗滨,黄秋明,张国照,郑祥专;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5年02期

4 李新田,朱祥胜,吴廷发,唐小珍,杨文才;中学生家务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情况调查[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姬成伟;赵志一;王莉;王祝欣;杜鹃;李武梅;吴文炜;;太原市城市中学初中生应对方式特点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6期

6 马小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4期

7 朴志芳;;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8 刘冬梅;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9 赵福涛;任勇;余学;;驻马店市中学生自杀观念调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4期

10 邵敏伟;;浅谈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Su xiqing;陈启芳;秦安琪;;中国中学生感恩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侯志瑾;林崇德;邹泓;;中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段佳丽;车宏生;吕若然;;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莉爱;廖凤林;;中学生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林晓波;;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梁小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10 谢东升;;当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永彦;团市委为盘县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N];六盘水日报;2009年

2 市一中 李春艳;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N];盘锦日报;2007年

3 罗田县白莲河中学 李志秘;浅谈中学生不良心理调适[N];黄冈日报;2006年

4 孟银凤;每所中学都应该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N];山西日报;2007年

5 仝静海 张丽辉;中小学配备心理健康教师[N];河北日报;2007年

6 缪海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期待更多关注[N];无锡日报;2005年

7 苏福;吉林边防总队医院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淮工500心理委员解“心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9 高虹 季帅;扬州多渠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丹;政协委员呼吁:学校教育莫忘“心理健康”课[N];榆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杨国愉;青年军人特质焦虑及其认知加工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建军;广州番禺新课程实施对高中生心理影响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4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7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胡蓉;组织变革中工作应激、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亮;合肥地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9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69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4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