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本文选题:学生生活经验 切入点:课程价值 出处:《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8期
【摘要】: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可鉴定为:基于工具论的视角,将生活经验视为课程内容学习的手段;基于目的论的视角,将学生生活经验视为课程目标;基于本体论的视角,将课程视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当前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学生缄默知识,正视学生生活经验;拓宽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经验;课程内容观照生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Abstract]:The curriculum value of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can be identified 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rumentalism, life experience is regarded as a means of learning curriculum cont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leology,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is regarded as a curriculum goal; and from an ontological perspectiv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is regarded as a curriculum goal. The main strategies to realize the curriculum value of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includ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tacit knowledge, facing up to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widening the students' living space and enriching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reflect life and relate to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初中生生活经验课程参与形态研究"(项目编号:EHA110359)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课题"广州市初中生生活经验参与文本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A154)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亚琼;;中小学生校外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28期
2 魏宏聚;;“生活”与“生活世界”:误解及其隐喻[J];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3 杨小微;;解读学生校外生活的教育内涵[J];教育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5 金维才;;观念变革:从教师素质观到教师质量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段兆兵;王守恒;;教师专业标准:理念、构成与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卓江华;;如何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鉴;;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金玉;;试论闲暇与闲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4 刘旭东;;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5 李萍;家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探索;1997年01期
6 王晓丽;近十五年关于“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7 赵阳;让每个儿童都获得良好de家庭教育——访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郑福明博士[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年06期
8 孙正聿;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9 尹树广;生活世界的现实及其价值维度[J];哲学研究;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未泯;;目的论在英汉字幕翻译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林旭;;基于目的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武彦平;;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口号翻译[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4 林灿;;从功能理论视角分析美国高校介绍翻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5 余新兵;张蕾;;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汉译英[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6 褚兴媛;;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7 商兰;;从目的论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8 谢达宁;何高大;;“开平碉楼与村落”翻译策略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9 陈莉莉;;从目的论浅谈《加勒比海盗:惊涛怪浪》中文字幕翻译[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王晓宇;;翻译目的论对英汉翻译教学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净之;;“历史工具论”的是与不是[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卢祖瑛;;目的论在当今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李琳琳;;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桂起权;;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吉灵娟;;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王明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升华[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刘科;;从目的论视角看导游口译策略选择中的文化制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耿银平;少些“工具论” 多些超功利[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执笔人 董佰壹 李金慧 武建敏;法律文本的目的论向度[N];光明日报;2010年
3 元毓;企业和筷子没什么不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 杨先武;走出语文教育“工具论”的窠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王 旭;法律的隐性漏洞与目的论限缩[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李伯聪;目的论:工程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N];学习时报;2004年
7 ;如何理解法律适用中的法律漏洞[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华杰双语学校 李飞;信息技术教师的路应该走向何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当代法国哲学:差异与自由[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刘啸霆;网络伦理开启新文明重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金有;中学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透视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欣;辩证法视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论——从康德哲学引出的一种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4 计海庆;“机器人”观念的形成及其影响的哲学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平;目的论视域下的康德历史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6 倪胜;《判断力批判》体系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崔洁;刑事证据法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10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兰;从目的论视角看《聊斋志异》三个英译本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y囂煜,
本文编号:1671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7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