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元评价的实践缺失及对策思考
本文选题:教育元评价 切入点:实践缺失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Z2期
【摘要】:随着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教育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元评价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教育元评价是教育评价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对教育评价活动有着规范、监督和改进的功能。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教育元评价的相关研究,就目前来看,虽然有些学者对教育元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但在教育评价实践中,元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教育元评价的基本内涵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释,并在对我国教育元评价的缺失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教育元评价实践缺失的有关对策。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scop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has been expanded, and the educational meta-evaluation has emerged in this situation. Educational meta-evaluation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o the advanced stage. It has the function of standardizing, supervising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ctivities. In the 1990s, our country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meta-evaluation. At present, although some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eta-evaluation, However,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meta-evalu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educational meta-evalu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and causes of educational meta-evalu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deficiency of educational meta-evaluation practice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鸿琴;国外教育元评估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4年01期
2 吴钢;;初探建立我国教育评价制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芳;教育元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乃佳;林凤;;基于CIPP模型和柯式模型构建教师培训评估体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盛春媛;赵创业;;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庞海燕;;远程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才智;2009年35期
4 史涛;石海滨;刘新荣;;形成性评估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王春艳;陈然;;模糊算法在学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6 孟令坤;;英语学习评价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谢作升;;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成才之路;2008年04期
8 罗华玲;;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9 李艳萍;于长虹;;函授教育中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问题刍议[J];成人教育;2007年02期
10 张村霞;;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尝试形成性评价[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颍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黄炎焱;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稳健评估方法及其支撑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王向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宋彦军;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湖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佳;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志宏;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学芹;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用楼;基于教师发展的中职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闻铭;构建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绿菲;高中生命科学实验课学生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烃;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系统实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晓红;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山,徐枞巍;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质量问题的理论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元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梁燕君;发达国家标准体系的特色与启示[J];大众标准化;2005年05期
4 谭福有;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5年03期
5 王雁;章仁彪;;教育元评估的理念与标准辨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年01期
6 张艳敏;梁东荣;;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制度的发展现状探析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贺祖斌;高等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及其量化分析模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唐莹,瞿葆奎;元理论与元教育学引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1期
9 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冯晖;;教育评价中的敏感性问题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焦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平;评价中心的测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向红;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质量保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鲍艳利;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后评估内容与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曲霏;高等教育项目元评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杨滨辉;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的元评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贵俊;;自主教学理论的实践缺失[J];语文学刊;2010年10期
2 张远增;教育评价方法认识与教育评价实践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9期
3 张崇善;;法国中小学的教育评价与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年04期
4 魏志强;;教育评价对象系统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年02期
5 姚霖;;教育评价的人本理念[J];成功(教育);2008年10期
6 龚孝华;;重建学校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从“生活—需要”论到“生存—需要”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戚业国;杜瑛;;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贾国英;;论我国当前教育评价实践中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06期
9 尹遵仁;关于教育评价的反思[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施光明;;陶行知教育评价理论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1671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7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