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产业化之辩看中国教育发展之路
本文选题:教育产业化 切入点:中国教育 出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发展成为人们在高质量生活水平下又一被给予高度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教育产业化"这个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随着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状况。为了看清楚这一新兴的教育形态是否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社会各界对其利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教育事业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则的前提下,也可以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产业化模式,改善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的增长。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general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n recent years, the term "industrialization of education" has appeared in people's vision, with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see clearly whether this new form of educa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ere has been a fierce debate about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On the premise of following the basic rules of education, the cause of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basic rules of education. We can also adopt the industrialization mode 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 improve the predicament of insufficient education fund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和胜;何兴容;杨柳静;;教育产业化辨析[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旭晖;人力资本理论对开发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2 刘可可;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热点:留学经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王朝军,张小龙;试论转型期我国大学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谭瑶;论教育市场的内涵及特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逢贤;中国“教育产业化”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张维红;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之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刘俊学;高等教育服务市场论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冯军;试论民办高等教育及其现实意义[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12期
9 佘迎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与居民支付能力现状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10期
10 戴仕明;王映龙;许祥云;;高等农林院校IT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天;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收益率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2 史秋衡;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郎益夫;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4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慧勤;高等教育收费与学生资助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庄华洁;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显吉;中国教育投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剑虹;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办学体制改革的策略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海平;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良玉;论发展教育产业的必然性及其政策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随刚;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刘学行;我国家庭高等教育投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伟;对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李英荣;高等学校内部冲突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晶;大学生择业问题与择业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侯巍;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会强;WTO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市场趋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汪孝德,周克清;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层次性及其发展方向[J];财经科学;2001年01期
3 王国海;独立董事有效性:一个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4 赵文波;管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教育机会均等[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4期
5 石高玉;翻译过程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陈昌贵;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7 姜岩;中外企业文化的交流、冲突与协调——以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建设为例[J];决策借鉴;2000年02期
8 郑建仁;警惕“教育市场化”的误导[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1期
9 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J];会计研究;2002年02期
10 王英杰,高益民;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俊华;;教师也是教育产业化的牺牲品[J];观察与思考;2006年17期
2 陈开和;;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11期
3 本刊编辑部;闫涛;;中国教育路在何方?[J];新经济;2000年09期
4 李琰;;缓解教育垄断的有效路径——略论教育产业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12期
5 赵宁;对中国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78期
6 鲁人;教育杂感二则[J];师道;2005年09期
7 周成名,瞿 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产业发展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8 ;教育产业化:丧钟为谁而鸣?[J];西部人;2004年02期
9 王丽;对教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学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叶文宪;发展教育产业,改革教育政治化倾向[J];探索与争鸣;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家训;;中国教育经济学正经历着“科学革命”——简析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进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日程安排表[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3 ;中国教育家大会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4 ;会员活动介绍[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田利军;;30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想大讨论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可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教育新趋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内容分析——以《教育与经济》杂志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鑫华;;新中国教育四十年历史分期之我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戴中义;;对教育产业化发展问题的一点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北京专稿 吴玉蓉;“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教育”[N];东方早报;2005年
2 钟岷源;“教育产业化”缘何背负恶名[N];商务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原琳;中国教育不能搞产业化[N];华夏时报;2004年
4 文仕全;我们的教改是成功的?[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5 记者 王学江;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了教育事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刘秀梅;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不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驻京记者 李扬;“扩招”降温成高教转型标志[N];文汇报;2007年
8 郑国中;金融助推教育产业化[N];中国信息报;2002年
9 何勇海;谁吹大了教育产业化的气泡?[N];经理日报;2004年
10 刘志毅;教育产业化是加入WTO后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N];市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黄健江;20世纪末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虞吉;民国教育电影运动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梦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产业化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薛竞秀;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产业化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鲁平;新加坡教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毅;中国自由教育思想的历史追寻[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周敏;农村教师服务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赵志耘;网络教育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邱燕;伦理视域中的“教育产业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建章;试论同文三馆洋教习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关系[D];东华大学;2005年
9 陈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投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77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67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