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初中生目睹特大火灾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发布时间:2018-05-14 16:53

  本文选题:火灾 + 青少年 ; 参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目睹火灾对初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距某特大火灾现场200米某中学六年级及初一、初二3个年级全体387名学生为研究组,抽取另一区与研究学校性质、等级相匹配的某中学六年级及初一、初二3个年级全体48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全体被试施测埃森儿童青少年创伤问卷(ETI-KJ)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结果:研究组PTSD及疑似PTSD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SCARED量表广泛性焦虑及躯体化/惊恐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DSRSC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SCARED总分≥23分)、抑郁(DSRSC总分≥15分)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OR=1.90)、既往经历创伤(OR=5.67)及来自目睹火灾学校(OR=1.61)者更易出现PTSD症状。结论:目睹特大火灾的初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等症状,在进行灾后心理支持及危机干预时需重视目睹学生的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ire on PTS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a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387 students of Grade 6 and Grade 1 of a middle school 200 meters from the scene of a major fire, and all 387 students of Grade 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properties of another district and the study school were selected. Four hundred and eighty students of grade six, grade one and grade two in a middle school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sse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rauma questionnaire (ETI-KJ) was administered to all the subjects. SCAREDV and DSRSCS were used to screen anxiety disorder in children.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TSD and suspected PTSD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cores of generalized anxiety and somatization / panic factor of SCARED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total score of DSRSC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SCARED and DSRS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PTSD symptoms were more likely in women with OR1.90, with previous trauma (OR5.67) and from a fire witness school (OR1.61). Conclusion: the students who witnessed the fire may have the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generalized anxiety, somatization / panic, etc.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in post-disaster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crisis interven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77B05)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利群;王延中;王鹏;于华林;;中国不同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研究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2 王凯,苏林雁,朱焱,翟静,杨志伟,张纪水;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3 陈树林,李凌江,卢原,高雪屏,张锦黎,李晏,李卫晖;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年03期

4 苏林雁 ,王凯 ,朱焱 ,罗学荣 ,杨志伟 ,儿童抑郁量表全国协作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8期

5 孟凡强,崔玉华,沈渔村,林凯,侯冬芬,戚元丽,金太光,孙春云,唐亮,程卫国;综合医院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特点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根芳;;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少年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近期预后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孔春妍;牟春笋;解秀珍;唐忠;;哮喘儿童心理情绪障碍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年06期

3 李杨;魏珉;Gayle PAGE;Susan IMMELT;;慢性病儿童应激源 应对方式及心理状态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3期

4 沈玲;罗学荣;韦臻;管冰清;袁秀洪;宁志军;丁军;杨伟;;焦虑性障碍儿童情绪问题及教育心理控制源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12期

5 李星;林慧卿;葛欣;李玉峰;;学龄期儿童神经性尿频与心理状况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04期

6 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高飞;张建芳;徐正才;徐华;;绘画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亲子关系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1年34期

7 叶敏捷;谢正;王瑛;郑维芳;姜德国;;米氮平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6年06期

8 杨华彬,易著文,何小解,汤艳清,阮健,何晓玲;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情绪和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9 卓秀慧,洪琦,罗小杏,梁纯,叶翠容;深圳部分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10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建民;龚俊;庄子森;叶馨;杨醒;孙国平;郑海霞;孙海燕;陈月玲;张捷;戴可榕;阮召瑞;莫夸耀;陈钊;张晓阳;邱宜斌;唐本玲;;512地震灾民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阮健;杨华彬;汤艳清;何晓玲;;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化障碍32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任菁菁;;社区保健机构中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文武;王晓笳;胡珍玉;;宁波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情绪问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岩;;新入园儿童分离焦虑的音乐治疗干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冬红;;绘画艺术治疗在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佳;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伯华;《内经》情志治疗思想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邓云龙;功能性躯体不适及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曹枫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脑功能影像学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7 耿耀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心理干预[D];中南大学;2006年

8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朝辉;躯体化障碍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李杨;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高尚;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伟;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龙;儿童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气质类型关系之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琦;泥石流灾后中学生PTSD共病重症抑郁症状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林晓霞;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杨帆;长沙市中学生焦虑性情绪的调查和青少年焦虑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陈雷音;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彭萍;高一学生冗思对抑郁症状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10 王婧;湖南省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武利,施旺红,徐德忠,王家同,门可;烟台海难援救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者SCL-90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9期

2 李革新,陆兵,张有谟,伊丽,马雪松,吴坚,高金生,杨岳铨,李玲玲,康丽;事故后飞行人员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鉴定[J];航空军医;1999年02期

3 林琳;何国平;;急诊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J];现代护理;2006年17期

4 卡尔-亨兹.贝瑟;;军事精神病学与军事部署:德国联邦国防军士兵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英文)[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5 甘景梨,高存友 ,杨代德 ,胡兴焕 ,李晓琼 ,张伟红;军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与健康军人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6 邱育平;张业祥;王艳琴;肖黄宜;孙玲;魏波;;江西省万载县芳林小学爆炸案幸存小学生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7 杨来启;吴兴曲;张彦;李鸣;刘光雄;高永利;邓自和;何江平;何明;;非典时期一线医务人员远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8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9 吴兴曲,王倩云,杨来启,胡淑芳,邓自和,王惠利,王晓峰,李拴德,马文涛,刘光雄;312名高原汽车兵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10 冯艳芳;赵素银;张香云;王淑玲;李玉欣;;车祸幸存儿童应激相关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梦竹;上海市青少年PTSD状况调查及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茸;;灾后中小学校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J];商场现代化;2009年18期

2 高鸿云;;青少年自杀[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年03期

3 邢娟娟;;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3期

4 李六珍;张磊;胡文晶;;震后心理援助应遵循正确的应激原则[J];科技导报;2008年14期

5 叶利云;;地震后儿童与青少年PTSD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治疗[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6 鲍兵;;“5·12”大地震青少年PTSD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探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朱绘霖;项锦晶;陈雯瑾;申荷永;高岚;;四川震区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少年的房树人绘画特点[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8 王爽;张泽良;贺婧菲;;儿童地震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策略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卢建平;舒明跃;;初中学生焦虑抑郁状况与家庭功能缺陷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3期

10 孙宇理;朱莉琪;;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秀英;聂衍刚;周虹;;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石洲宝;刘敏科;申希平;黄生辉;唐珂;;安神胶囊对轻性抑郁障碍疗效及依从性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陆德宝;肖刚;沈树梅;;北京市顺义区农业人口抑郁障碍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陆纯明;钱汶;罗雪连;;抑郁障碍109例司法鉴定剖析思考[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陈葵;王得新;潘映辐;伍文清;许春伶;;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立猛;王健仰;张路;侯剑锋;胡盛寿;郑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预测术后抑郁障碍的发生[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树宁;陈维s,

本文编号:1888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88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