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毛泽东论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

发布时间:2018-05-15 19:32

  本文选题:尊师重教 + 教育者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尊师重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因为他深知教师对于发展教育的关键作用。毛泽东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他强调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强调"教育者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要面向工农大众,坚持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首先为工农群众服务。
[Abstract]:Respect for teachers is Mao Zedong's consistent idea, because he is well aware of the key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ao Zedong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has formulated a series of concrete measures. He stressed that educators should be educated first, "to be good sir," First of all, it is necessary to be a good student. "educators should combine with the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Education should be oriented to the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insist on education to serve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first of all, serve the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05&ZD039]的子课题“毛泽东思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齐卫平;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与中国先进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衍增;;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石文玉;毛泽东妇女观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杨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倾向及其转变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宇文利;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9 程美东;论毛泽东对主观能动性的认识和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谭继东;近代西方思潮对青年毛泽东价值观念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斯苏民;;高扬“两个最彻底的决裂”伟大旗帜——再论西柏坡精神[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余华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女性恋爱悲剧原因探析[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志军;历史丛林中的路标[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叶青;“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修国;毛泽东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刘淑阶;毛泽东党的领导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黄保红;毛泽东战略思维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庚靖;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彭小舟;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学;2001年

3 向运平;沉沦的体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及其对周作人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亚宁;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祝全永;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方略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鲍雪松;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翟红芬;张闻天的文化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戎;毛泽东廉政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正宇;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科;四川省潼南县尊师重教有实招[J];中小学管理;1996年04期

2 ;教育名言[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胡文晶;张磊;;能不能做一个心灵捕手[J];大众心理学;2005年02期

4 何运文;尊师重教持之以恒 五届相传蔚然成风[J];中小学管理;1995年01期

5 姚文革;心理学技术在教育转化中的应用[J];中小学管理;1998年06期

6 马征东;;芬兰:教育延续民族的生命力[J];今日教育;2011年06期

7 王高成;;从教育的视角解读“人”[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8 沈岚;;如何做好成教班班主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9 董庆保;;从《易经》中“德”看师德[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自璋;;中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及对策[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明莲;;教育者的责任及其反思[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杨忠民;;高境界教育者是教育成功的关键[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贺西庆;;千锤百炼始成钢——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思考[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傅爱芳;;疏导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左冬晴;;让教育更具人性化的魅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王颖;魏宏纯;;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及教育现状调研报告[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7 田际明;;办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刘影;;记录学生成长足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黄健;;不良心理因素对智优生创新精神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左冬晴;;让教育更具人性化的魅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松 凌杰;“尊师重教”,教师节最好的礼物[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路熙娜;滨海尊师重教氛围浓[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3 记者 陈惠贤 通讯员 朱宗;弘扬尊师重教传统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N];珠海特区报;2009年

4 市委书记 陈淑珍;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推动教育更快更好发展[N];盘锦日报;2009年

5 卢化栋 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者[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王永杰;教育者的可贵品质是思考[N];咸阳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绵钦;尊师重教 兴市之本[N];汕尾日报;2010年

8 严阳;尊师重教贵在“行”[N];检察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胡红玲;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实到行动上[N];宝鸡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国 实习生 杨玉风;尊师重教,不能只是“一日关怀”[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晓阳;学校制度情境中的学生道德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光明;表扬与批评的意义[D];北京大学;2008年

4 周兴国;教育自由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红梅;理解教育视野下“弱势学生”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华龙;体悟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圣洁;教师教育者的基础教育素养提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俊芳;教师专业化:教育者的实践理性回归[D];山西大学;2008年

3 李萍;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文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辅助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迪;无立场教育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潘琪;基于MOODLE的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糜海波;我国教育伦理建设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磊;论教育爱[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成轶;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分析与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慧;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93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893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