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德育思想之管窥
本文选题:蔡元培 + 德育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18期
【摘要】:蔡元培的德育思想是在近代中国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既有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吸收,又注入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气息,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中心,兼有爱国主义、劳动教育、公德与私德等内容。蔡元培对其德育思想实现也提出了较为实际的科学方法。蔡元培的德育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当时和现在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启迪价值却是不容抹杀的。
[Abstract]:Cai Yuanpe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was put forwar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t not only absorb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but also injected the breath of modern western thought and culture. It centered on "freedom,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It has the contents of patriotism, labor education, public morality and private morality. Cai Yuanpei also put forward more practical scientific methods to realize h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Although Cai Yuanpei'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has some historical limitation, it can't be erased for its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ing value.
【作者单位】: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春;教学改革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石志民;陈海华;;激励学生的艺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丁相平;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钱旭红;潘艺林;;大学之道:求学问是,引领未来——反思大学的服务职能[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2期
6 高颖虹;关于当代美育功能的思考[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5期
7 李伟艳;蔡元培的社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匡尹俊;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9 易培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教育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陈忠群;大学的理念及传统精神探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天涯;;论蔡元培的民众教育思想[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汪向红;论大学的文化品位[D];浙江大学;2002年
4 崔跃峰;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中近代学科的设立[D];河南大学;2002年
5 钱懿华;计算机模拟电学黑箱[D];苏州大学;2002年
6 陈妙玲;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近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新鸣;新时期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欧治华;试论语文情感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胡晓;中法大学与中法文化交流[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宾爱革;中学特色教育模式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瑜;中国现代教育呼唤蔡元培[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2 刘笑天;;蔡元培:中国现代首席教育家[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3 张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4 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王耀文;边林静;;论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6 季铁军;;生态文明的德育思考[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7 赵博鑫;;正确认识和实施学校美育[J];职业技术;2011年06期
8 杨懿娟;;我所了解的荣德生教育思想中的德育教育理念[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9 张庆岭;为中国教育把脉(四题)[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10 马玲玲;;民国时期“大学院”和“大学区”制对教育去官僚化的尝试[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豆建民;;蔡元培的劳动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程斯辉;;蔡元培与近代教育领域的反腐倡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天涯;;论蔡元培的民众教育思想[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春萍;;蔡元培的融通文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吴建东;;略论德育是新世纪人才的道德基石[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沈彪;宋建平;;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康健;;蔡元培关于普通教育的基本观点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强;德育“行家”语言的主要特点[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童心 毛泽武;计算机校 创新思路狠抓德育[N];乐山日报;2008年
3 武威一中 武威六中 古浪三中 民勤县职业技术学校 天祝县安远镇中心小学;德育结出丰硕果 桃李芬芳满园春[N];武威日报;2008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沈仲亮;德育也能成“品牌”[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陈广琳 通讯员 谢晨;罗湖德育论坛学生唱主角[N];深圳商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刘佳;德育何时能走出“形式”的怪圈?[N];天津教育报;2010年
7 吴奇;学学蔡元培的校长之道[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方言;扎下根,德育才有活力[N];光明日报;2011年
9 冯丽萍 邵玉伟;实施“无痕德育” 奏响和谐德育音符[N];通化日报;2011年
10 田华;开放德育中的最佳选择[N];天津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2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建;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琦星;学校德育接受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慧兰;论德育话语及其更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梁茵;德育中“人”的迷失与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杰;学校教育中学生道德理解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64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6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