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事教育的教育学——论现代教育学的使命
本文选题:教育 + 教育学 ;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作为学问形态的教育学并不"教人为师",而是探索教育中的真理。现代教育学中的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只能导致教育学真实使命的遮蔽。以真理为志向的教育学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智识活动,对研习者具有较高的要求。
[Abstract]:As an educational science in the form of learning , it is not " teaching man - made teacher " , but to explore the truth in education . The instrumentalism , pragmatism and utility in modern pedagogy can only lead to the screening of the true mission of pedagogy .
【作者单位】: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文芳;试论裴斯泰洛齐“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张晓瑾;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顾明远;对教育定义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7 陈桂生;;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课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8 李保强,李如密;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胡艳;从21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看未来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孙建华;教师素质——素质教育的生命线[J];班主任;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进;尊重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蒋云华;大学英语“交际—对话”式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乔凤杰;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锦;;信息技术与经济学课程整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2 陈学军;;论教育管理历史研究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9期
3 王洁;;嵌入真实情境的教师学习[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07期
4 班建武;;“十一五”期间德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总结[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5 张欣;侯怀银;;近10年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6 郭翠菊;;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田汉族;;关于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思考[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昌龄;;《清末到解放前的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演变史略》[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李和平;;教育史学功能及其内在三层次结构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陶塑;许燕;刘嘉;;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朱妙仙;陈巍;杨利金;;小学青年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尹红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曜明;教育管理学的五个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戴志强;课改,,别忘了教师的苦和累[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重庆市永川教研室 孟英富;美术新课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俞江;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N];美术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张贵勇;阅读 让教师悄悄地改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王立;拉萨市着力规范县级教研室管理[N];西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涛;论教育学的人文学科性格[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杨秀文;大学生自我妨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婧;大学生交流恐惧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云;素质教育:教育哲学的当代热点[D];新疆大学;2002年
6 温丽娜;大学生普遍信任对静态博弈决策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菲;试论我国20世纪90年代元教学论研究的成就、问题、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78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78795.html